德国周日(26日)举行大选后,社民党或基民党将筹组新一届政府。不论结果如何,出任德国总理16年的默克尔亦将会正式告别政坛,结束她在德国以至欧洲的“默克尔世代”。从2018年传出她不打算竞逐基民盟党魁连任的消息起,外界就开始关注“后默克尔年代”的德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发展何去何从。
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FHI)说,新冠大流行尚未结束,但已进入新阶段,即等同于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例如流感或呼吸道感染。如此归类主要是因为新冠病毒突变频繁,使其危险性降低,而且挪威社会已实现的自然与疫苗诱导免疫都增强了。
面对第五波新冠疫情的日本在8月20日创下单日新增2万5867起确诊病例的纪录,政府这半年来对东京、大阪等19个地区实施了紧急状态防疫措施;此外,也把北海道等八个地方列入了重点防疫之列。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说,该国将推行试点计划,从下月起允许150名已接种疫苗的入境者在家中隔离,无须到官方指定的隔离设施留意自身状况。这项试点计划只让已完成疫苗接种的新西兰公民或居民参加。
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属的保守派基民/基社联盟(CDU/CSU)在今天的大选创下历来最差得票,雪上加霜的是,就连默克尔自己过去的选区也失守,被社民党(SPD)27岁新秀拿下。
德国昨(26)日举行国会大选,根据德国选举委员会公布的结果,左翼社民党囊括25.7%选票,打败默克尔所属的基民/基社联盟拿下的24.1%,社民党以些微优势赢得大选。
欧洲一些国家加大力度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缓解了疫情后,不少国家开始调整及解除严格的防疫措施,尤其是针对旅行的限制。北欧的瑞典和挪威也放宽旅行限制。瑞典电视台报道,瑞典外交部决定自10月1日起解除“减少非必要境外旅行”的建议。
德国总理默克尔执政16年期间一直主导欧洲政局,她在大选后不久将会卸任,为欧洲政坛带来巨大的政治真空和变数。法国明年1月将成为欧盟轮任主席国,总统马克龙觊觎默克尔的“欧洲话事人”地位,但有分析认为,“后默克尔时代”的欧洲更可能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美国、英国和澳洲九月十五日宣布成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三国名字缩写),美英将协助澳洲建立核动力潜舰,澳洲取消原向法国采购的柴电动力潜舰合约;法国为此召回驻美、澳大使表达强烈抗议。一周后,美国总统拜登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承认没有广泛协商且须负责后,两人预定下月会面。美法潜舰危机暂缓,但盟国遭叛阴影犹存。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