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研究院星期五发布《2022胡润世界500强》,台积电反超腾讯,位列大中华区第一。 从城市来看,深圳有七家胡润世界500强企业,首次追平北京,并列为拥有胡润500强企业最多的中国城市。
美中科技战持续升温,中国也面临产业转型之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苏庆义日前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应对的根本出路在于以改革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不确定性,而中国仍掌握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主动性。如果中美能够在规则制定上达成共识,在共同的规则下竞争,就可以和平相处。同时,中美也应意识到产业链的外部性,共同管控供应链安全问题,合作应对产业链风险。
美中对立紧张局势日渐升温,但看准中国持续成长的消费市场,日本企业近年仍加大对华投资。面对电子产品需求增加,日本电子零件制造商「村田制作所」(Murata)将在中国江苏省的厂区新建厂房,投资额高达445亿日元;日产汽车(Nissan)也将在中国开设新公司,开拓无人驾驶的出行服务市场。
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Karl Lauterbach)证实,已批准放行中国生产的科兴疫苗进口,不过只允许在中国大使馆和领事馆的责任范围内进行接种。德国《明镜周刊》认为,德国卫生部为进口科兴疫苗放行,旨在推进德国BioNTech公司生产的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在中国获批的进程。
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正着手进行新一轮裁员。知情人士说,它将在全球裁退约1600人来控制成本。其他华尔街大银行也纷纷警告,美国经济衰退将抑制招聘需求。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说,面对与日俱增的经济不确定性,须要裁退特定领域员工,审慎对待财务资源。
高盛在上调铜价预期的报告中提到,中国放松疫情防控并出手稳定陷入危机的房地产行业,可能会给供应不足的全球铜市场带来进一步压力。 高盛逆转了先前对明年全球铜供应过剩的预测,并认为普遍预期的铜市场疲软局面未能到来。而且随着增长慢慢恢复,中国买家开始补货的风险很高。 知情人士称,中国政府高层正在探讨将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设在5%左右,进一步显示出政府正着力使经济和社会生活摆脱冠病疫情影响,尽早步入正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7日《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消息发布后,携程平台上的机票瞬时搜索量猛增160%,其中,春节前夕(腊月二十五至除夕)的机票搜索量暴涨至三年以来最高点。 在本次政策发布前,国内多地已陆续启动优化防控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20个省市调整有关措施,其中近50个城市宣布除养老院、医院等特殊场所,其他公共场所均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中国近期防疫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降低核酸检测的辐射人群与检测频次。在防疫新形势下,抗原检测市场升温,北京多个社区团购群进行抗原检测试剂团购,一些药店出现缺货,相关厂家称,订单已经排产到了半个月后。北京多家药店接受查询时表示,药店货源情况不一,总体较为紧俏。金象大药房工作人员说,前几天开始抗原检测试剂出现缺货,想要买可以过两天勤打电话问。
据报道,处理器大厂英特尔(Intel)表示,尽管全球经济正在衰退,但英特尔将继续在欧美等地建设新的晶圆厂,因为半导体设施包括晶圆厂在内,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兴建,晶片制造商也必须尝试预期三到四年的需求,然后再透过兴建晶圆厂来生产出新的晶片。简单来说,这样的期程要求恰好与英特尔的扩张计划相符合,因为英特尔预期数年后半导体需求会呈现大反转,英特尔“刚好”以扩张的产能来吞噬此庞大的市场。
联合国一项大型研究发现,全球近23%的就业人员,曾在工作中经历包括身体、心理和性方面的骚扰和暴力。研究称职场暴力和骚扰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过去五年里,只有不到55%的受害者选择透露这些经历,且往往是在遭受了不止一种形式的暴力和骚扰之后,才选择公开。
国产新冠疫苗正密集获批上市,于4日至5日的两天内,有四家公司相继宣布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获批纳入紧急使用,其中包括神州细胞、三叶草生物、万泰生物和威斯克生物。至此,在中国市场获批上市/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厂家已逾十家。据《科创板日报》分析,随着接种覆盖率逐渐饱和,留给新冠疫苗的市场空间也正在缩紧。加强针,以及能否放开第二针加强针(即第四针疫苗)的接种,成了对新冠疫苗估值的关键。
美国辉瑞公司和德国合作伙伴BioNTech就新冠疫苗技术专利,反起诉竞争对手美国莫德纳公司。 莫德纳8月首次起诉辉瑞,指控辉瑞侵犯莫德纳的三项专利,称莫德纳在新冠大流行暴发前就进行了mRNA这种开创性的疫苗技术。莫德纳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一项由奥纬咨询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国人表示,即使边境近期重新开放,他们也会将出国旅游的计划推迟几个月到一年多不等。奥纬咨询在10月底对4000名中国消费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将推迟旅行的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是感染新冠,其次是中国的入境管控变化。
全球武器和军事服务销售额去年保持增长,但增幅因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供应问题而受限;俄乌战事提高武器需求,但也加剧了供应链问题。 2021年世界首100家军火公司的武器和相关服务销售总额为5920亿美元,比前一年多,但也只是增加1.9%。涉及层面广的供应链问题限制了武器与相关服务的销售增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田楠告诉法新社:“疫情产生的持久影响,开始在军火公司显现。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