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网站10月1日消息,近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组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作为首个进驻主机大厅的关键组件,杜瓦底座的落位安装显示BEST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组件研制和工程安装开启「加速度」。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平田直于26日公布最新修订的长期评价,针对南海海槽沿线可能发生的巨大地震进行重新计算。结果显示,未来30年内发生规模达芮氏8至9级地震的概率被修正为60~90%以上,高于过去约80%的估计。同时,若采用另一种计算方式,发生概率则为20~50%。
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发布的《2024全球水资源报告》指出,全球水系统失衡,仅三分之一河川维持「正常」、冰川更连续3年消融,预计到2050年将有50亿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造成深远冲击。报告揭示,2024年全球仅约三分之一的河川流域维持在「正常状态」,其余不是过于干旱、就是水量过剩,这已是连续6年呈现失衡。
中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中国石油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显示中国对页岩油的开发从技术探索迈向稳定产出阶段。页岩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兴油气资源,同时也是业内公认的难采品种。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面积1278平方公里,油藏埋深3800多米。
欧洲联盟正计划采取措施加快淘汰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呼吁欧盟在遏制莫斯科能源贸易方面采取更多行动。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说,欧盟还在权衡通过修订所谓的“RePowerEU”计划来加快淘汰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口。这个计划旨在结束对莫斯科能源的依赖。
中国石化在四川重庆的天然气基地再获重大进展。这家巨型能源化工企业星期三(9月17日)公布,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两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一口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中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据介绍,目前两口井所在的平台已投产三口井,单井稳定日产气超15万立方米,展示了四川盆地超深层页岩气效益开发的良好前景,对推动中国页岩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能源发展方向已愈来愈明朗,许多作家也勇敢表态支持核能,美国自由撰稿人图胡斯-杜布罗(Rebecca Tuhus-Dubrow)出版了新书《原子梦》(Atomic Dreams),探讨了核能作为清洁电力来源日益普及的趋势,并且严厉批评以环保为口号的反核团体。
国际能源署(IEA)说,尽管面临多重阻力,但预计到2030年,低排放氢气项目仍将强劲增长。传统的氢气生产方式严重依赖化石燃料,且不采取措施捕获相关排放。而低排放制氢作为新兴技术,主要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电解水,或采用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来降低产氢过程中的碳排放。
「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于9月2日宣告终止双方长达25年的合作关系。该合作关系为普林斯顿大学的主要气候研究计划『碳减缓倡议』(Carbon Mitigation Initiative)提供资金协助。
全球主要产油国预计将再次增产,这一动向将在这星期于新加坡举行的亚洲最大石油行业盛会上成为核心议题。市场担心,随着供应不断增加,未来油价可能承压。此外,增产的不只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美洲的产油国也在提高产量,而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电动车快速普及,也正在削弱中国的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
全球最大能源买家——中国正调整能源战略,将危及美国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建设,」荷兰合作银行能源战略家弗洛伦斯·施密特称,「美国一直利用能源能力作为谈判策略,如今中国学会了这招儿。
比利时安特卫普(Antwerpen)将兴建世界上第一座生产无化石塑料的工业复合设施。工厂由Vioneo与Lummus Technology合作开发,展现科技与永续共融,为业界树立新典范。 Novolen 聚丙烯技术则隶属于Lummus Technology的Verdene技术系列,专为生质原料制程设计,可生产大幅减碳甚至是碳负排放的聚合物产品,让塑料能在整体碳循环中具有吸碳功能。
西雅图「气候宣言体育馆」(Climate Pledge Arena)于8月30日引入『Bold Reuse』推出的『永续环保杯』,这项创新设计符合体育馆的零废弃策略,并与美国最大废弃物管理龙头「Waste Management」协力,持续推动活动场馆迈向永续经营。
中国海油发布消息,中国海上稠油热采技术体系和核心装备规模化应用取得关键性进展,海上稠油热采累计产量超500万吨,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的国家。稠油是一种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且容易凝固的原油,开采难度大。同陆地油田相比,海上平台作业空间小、成本高,稠油热采规模化开发面临技术装备和经济效益双重挑战,是业界公认的世界级难题,此前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先例。
高盛集团预测,由于明年起全球原油过剩加剧,布伦特原油价格到2026年底恐将跌至每桶50美元出头的低位。 与此同时,油市正关注美国对印度祭出的新关税。美国政府美东时间星期三凌晨开始,对印度出口加征25%关税,总税率升至50%,为历来最高之一。美方说,这是因印度持续采购俄罗斯原油。
俄罗斯国立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近日报告称,团队在探索聚乙烯废料无害化处理的新技术方面取得进展。聚乙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塑料,因稳定性高而难以自然降解。研究团队在俄科学院《易卜拉欣莫夫综合科研所学报》上撰文指出,目前常用的焚烧等处理方式往往因燃烧不完全,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科学家警告,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南极洲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数米,给未来几代人带来灾难性后果。海冰能非常有效地反射阳光,当气候变暖令海冰減少,暴露出深蓝海水,就会削弱地球反射阳光的能力,令地球吸收更多热力。
2025年8月,伊拉克宣布重启“石油换项目”计划,旨在通过石油出口换取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伊拉克与中国在能源与基建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更被视为伊拉克经济重建的重要一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据了解,目前中国油企在伊拉克呈现出多层次、协同作战的格局。不仅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还有在近期招标中表现活跃的联合能源集团、中油工程、洲际油气、安东油田服务和中曼石油等。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