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逾八成中国企业扩大和维持对外投资意向,逾九成企业对中国对外投资前景持较为乐观态度。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中国9月对外资产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同时对外负债规模达逾7万亿美元。
美元迈向近十年来的最佳年度表现,美国经济走强抑制了对美联储降息周期的预期,当选总统特朗普严征关税的威胁支撑了美元多头押注。2024年迄今日元、挪威克朗和新西兰元在G-10货币中表现垫底,截至12月27日兑美元均下跌逾10%。欧元已下跌约5.5%至1.04美元附近。越来越多的策略师预计明年欧元面临兑美元跌向平价的风险。
德国经济寒冬,成立于1835年的德国钢琴制造商葛洛蒂安-史坦威(Grotrian-Steinweg)拥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钢琴制造商之一,如今因财务困难而宣告破产,即将出售给中国买家,如今面临全面结束在德国营运的命运。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称为充分发挥关税宏观调控作用,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2025年1月1日起,对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和税目进行调整。2025年对935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中,技术一直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荷兰制作曝光机巨头ASML的CEO克里斯托弗‧富凯(Christophe Fouquet)对全球芯片制造技术的差距最新发表看法,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他指出,尽管中国一些企业在半导体领域取得显著进步,但与行业领头羊如Intel、台积电和三星相比,仍然存在10至15年的技术差距。
尽管中国在购买先进芯片方面受限,但愈来愈多的有迹象表明,中国的AI新创公司追赶美国领先的人工智能模型的速度极快,已超出许多业内人士的预期。虽然有些模型仍未正式发表与测试,但据看过这些模型运作的专家表示,这些人工智能模型的进展「令人印象深刻」。
英国智库预测,受亚洲国家的快速增长推动,全球经济规模将在未来15年内增加一倍。预料,印度将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美国则将继续抵住来自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竞争,保持经济霸主地位。2024年全球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估计为110万亿美元。随着较不发达经济体拉近与较成熟经济体之间的差距,到2039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达到221万亿美元。
中国上月恢复日本人的免签政策,日方礼尚往来,宣布对中国的个人和团体游客大开门户。除了将富人的多次入境签证最长期限延长至10年外,团体游客的停留期限也将从最长15天延长至30天。 新措施包括针对个人和团体一共五项,当局拟定在明年春天开始实施。每日新闻报道,当局松绑的措施中,最受关注的是为中国富裕阶层和他们的家人提供根据年收人和资产发放的有效期10年新签证。
世界银行上调了对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但警告低迷的家庭消费和企业信心以及楼市不振将继续对明年的经济增长带来阻力。上调中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测至4.9%,高于6月份的4.8%,原因是货币政策宽松和短期出口的强劲表现。同时上调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测至4.5%,高于此前预测的4.1%。
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日前宣布,将对中国产品在原有的关税基础上额外加征10%关税,但中国企业也不是省油的灯,《华尔街日报》撰文揭秘中国企业的「转运」之术,多年来成功避开美国关税。 除了橱柜领域,近年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更发现用于掩盖床垫、太阳能电池板、钉子和石英台面原产地的转运方案,防不胜防。
中国近几年来电动车的发展蓬勃发展,然而这却可能成为全球石油生产商「残酷的恶梦」。随着电动车在市占率越来越高,中国的石油需求正在面临「死亡交叉」;根据国际能源总署(IEA)预测,2025年中国的汽油需求将比2021年的峰值低6.4%。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带动全国发展向前冲的火车头,也完美扮演挑起经济大梁的角色。根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达到12.86万元,引领经济发展作用明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统计监测办公室23日发布「2023年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数据显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区域发展指数较2018年时有进一步提升。
无论是中国或全球场,近期中国品牌在备受瞩目的电动汽车市场上都展现出实力,这个全球第二的人口大国的消费者似乎准备掏钱购买各种外国品牌商品。一位驻上海的外商经理人表示,已准备为中国各地的多个零售店增加进口商品库存,尤其是3月、4月和5月,他将参加在上海、成都、广州和北京举办的商贸活动上大量采购。
美国国家政策基金会(NFAP)报告指出,在美国2024财政年度,寻求在美工作的外国人,几乎保证可获得签注。不过,移民律师表示,若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上任后,恢复其第一任期时的限制性移民政策的话,这种高批准率的情况,可能很快就会结束。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