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报导,沙特阿拉伯想要核电厂,但是美国对设了许多安全规定,利雅得正在考虑中国大陆的核电技术。该报周四援引未透露姓名的沙国官员的话,此人表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CNNC)提议,可在卡塔尔、阿拉伯联合大公国边境附近,建设沙乌地第一座核电厂。
尽管美国企业采取措施,减少从中国直接进口商品,美国消费者已受到物价升高之苦,但中国仍深深嵌入美国供应链中。据哈佛商学院的阿尔法罗(Laura Alfaro)和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的戴文·乔(Davin Chor)分析,新冠疫情与俄乌战事虽加剧了人们对去全球化趋势的担忧,但全球贸易数额并没有减少,依旧维持在全球生产总值的近60%水平;但与此同时,美国对华贸易限制与疫情似乎引发了美国供应链的“大规模重新分配”(great reallocation)。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核处理水排放入海计划启动已3天,相关争议仍在国际上持续延烧,不只近期修复的日韩关系可能再次受影响,美日韩在对朝鲜问题上的焦点可能也因此被转移。不只东亚邻国强烈反弹,日本社会也抱持怀疑态度,一群母亲更决定自行化验福岛的海水和渔产,就怕核废水排入大海为子孙留下后患。
法国今夏持续受到热浪袭击,气象局表示,法国气温昨天创下有纪录以来历年夏末的最高纪录。 法国气象局表示,从今天零时开始,除布列塔尼(Brittany)以外的西北部分地区进入橙色警戒,理由不是因为高温,而是因为有可能出现的强风、冰雹和大雨,以及时速达到100公里的阵风。
向来被称为经济火车头的德国,目前似乎已成为欧洲的最大拖累恐沦「病夫」,根据《经济学人》报导,德国是所有西方大型经济体中,对大陆曝险最大的国家,随着去中化浪潮来临,德国企业面临威胁,加上能源转型、缺乏人才等挑战,恐成为今年唯一出现萎缩的大型经济体。
为提升韩国高校竞争力并缓解地方大学生源压力,韩国政府争取到2027年将外国留学生人数增至30万人,为此将出台就业定居一步到位的支援政策。但舆论担心,如果为了吸引更多留学生而降低入学门槛,外国留学生水平和授课质量可能会下降,反而成为批量生产非法滞留者的窗口。
美国商务部料在本周内最终认定,中国一些制造商通过在亚洲其他国家组装太阳能设备再运往该国的方式非法逃避关税。这项长达17个月的调查终将迎来可能深远影响数百亿美元贸易的高潮。 此前该部已初步认定,位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出口商正在规避这些实施了10年左右、旨在抵消中国不公平定价和补贴的关税。这一结论可能会使目标国家的一些制造商从明年6月开始面临最高达254%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北京计划10月举办第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广邀多国领袖参与。根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欧洲国家领袖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捷克等,以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出席为理由而不愿参加,另外也出于欧盟对中政策的调整,及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有所不同的原因。
俄罗斯经济今年第二季同比增长4.9%,是过去一年来首次取得增长。俄罗斯联邦统计局(Rosstat)星期五(8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俄乌战事爆发后,俄罗斯因面对国际制裁,以致经济连续四个季度萎缩,直到今年第二季才好转。
美国贵金属交易所总裁表示,越来越多国家对美元及美国的全球金融政策表示不满。这种不满正好与金砖国家联盟(BRICS)在国际贸易中发起「去美元化」(De-Dollarisation)浪潮。对美国霸权的不满恰好与金砖国家峰会同步,各国正在寻找美元以外的替代方案,而这个趋势和国家所代表的地球人口,将近85%,意思即全球这么多的人口可能会「同时」脱离美元影响力范围。
美国知名军事网站《世界现代军舰名录》日前发布全球海军实力排行榜,以指数形式衡量各国海军实力,其中美国海军高居榜首,中国紧随其后,俄罗斯排名第三,但俄海军实力已经被中美两国拉开更大的差距。包括紧随美中俄前三名之后的是印度尼西亚海军,韩国海军排名第五,日本海上自卫队排名第六,而印度海军则排名第七,法国海军排名第八,英国海军排名第九,第10名则为土耳其海军。令人意外的是,朝鲜海军实力被排行第14,甚至超过德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海军。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上周公布的一项人口调查分析显示,至2045年,美国将不再是白人国家,白人人口占比将低于50%,不再是多数族群。若以各族群分布来看,拉美裔将占24.6%,非裔占13.1%,亚裔占7.9%,3.8%为多种族,0.9%为其他,届时将会没有任何一个单一族裔成为美国的多数族群,不过「国会山庄报」指出,届时将是「少数族裔占多数」(majority minority)的情形。
德国出口连续第3个月增长,但是对中国的出口却持续下滑,德国贸易商对中国的业务正在缩减。德国经济专家表示,未来德国对中国出口可能继续下降,因为中国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在很多领域,中国已不再需要从德国等地进口了。 即便德国出口已连续第3个月增长,2023年上半年却只有6.2%的出口货物销往中国,这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低值。相比之下,2020年对中出口比例达到7.9%的历史新高,但2021年下降至7.5%,2022年再降至6.8%。
为应对中国对电动车用电池关键原料的垄断趋势,日本政府已开始在与非洲国家合作,共同构建电动车用电池关键矿产供应链。今年内日本将与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和纳米比亚三国分别开展钴镍等电池关键矿产联合勘探。中国近几年大幅增加非洲的矿业投资,尤其是针对车用电池需要的较希有关键矿藏,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重要矿物短缺问题,日本政府将通过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来加强经济安全保障。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