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工会今天发起第二次全国罢工,严重扰乱法国的电力生产、公共交通和学校运作等,使各地的公共设施陷入瘫痪。法国只有三分之一的TGV高铁列车运行,巴黎地铁则严重受到影响。工会在各地安排了全天抗议集会,以持续对马克龙政府施压。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法国人反对这项改革,但马克龙政府并不打算顺应民意,调整改革立场。
韩国总理韩德洙说,如果中国新冠疫情可控,韩国将考虑在2月底前撤销对华签证限制。韩国星期一起解除室内戴口罩规定,但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医疗机构等高感染风险场所除外。专家说,依目前状况预测,例外场所的戴口罩规定最快5月可全面解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小幅上调2023年全球增长前景,原因是美国和欧洲“弹性惊人”的需求、能源成本下降,以及北京放弃清零政策后中国经济重新开放。 预计全球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8%降至2023年的6.6%和2024年的4.3%,但仍高于新冠大流行前(2017-2019年)约3.5%的平均水平。
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亿万富翁比尔·盖茨本周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一场对话会上说,近几十年来,中国崛起成为领先经济体为“世界的重大胜利”。盖茨在谈到中国时说:“我倾向于将中国崛起视为世界的重大胜利。中国人口占据全球人口总数的近20%,如今它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与其在全球人口中的比重完全匹配。”
德国总理朔尔茨为免被俄罗斯针对,陷入战争令国民安全受威胁,在供乌坦克问题上一直犹豫,坚持不作单方面决定的原则,提出以美国供应主战坦克作为德方供应豹式坦克的条件。美媒指这招致许多欧洲盟友不满,原因是德国令欧洲对乌战的反应变得依赖美国,令欧洲自主变成空谈。
据一些经济学家和债券市场参与者称,美国政界关于提高债务上限的激烈争论可能促使美联储提前结束量化紧缩(QT)政策。通过每月缩表至多950亿美元,美联储正在逐步回笼金融体系流动性,以作为加息这一紧缩措施的补充。如果提前结束QT,可能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一些喘息机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说,日本考虑最快于今年春季,把新冠下调为不是那么严重的疾病等级,并放宽室内公共场所戴口罩指引。日本目前把新冠列为第二类疾病。若把新冠列入与流感相同的第五类疾病,这将意味着感染新冠的人及新冠密切接触者将无须再遵守隔离规定。韩国将从1月30日起,取消大部分公共室内场所强制戴口罩的规定。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星期四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说,欧元区经济今年的表现将比最初担心的“好得多”,因为过去几个星期经济方面已经有更多积极的发展。
虽然目前外汇市场的主要关注点是美联储加息放缓前景推动美元下跌,但最大的因素可能在的地球另一端——中国。 此观点来自美银策略师。他们追踪了中国“通货再膨胀资产”相对于一项美元指数的走势。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自11月以来加强),表明围绕中国重新开放的情绪将继续影响美元走势。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有望再创新高,显示尽管美方频频发表中国威胁论,以及外界对中美经济可能脱钩感到担忧,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仍强韧。
经济学家预计,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举加息的背景下,美国经济未来一年内或将出现温和衰退。 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虽然美联储期望通过让经济增长放缓而非全面萎缩来降低通胀,但经济“软着陆”不会实现,高通胀和美联储抑制通胀的政策努力将成为今年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