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德国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线,近日遭人为蓄意破坏,有四个位置外泄大量天然气,而北溪管线出现神秘大破洞,究竟是谁炸的,用什么方法炸开,各方说法不一,成为全球巨大的谜团。有专家认为,轰炸北溪威力「与二战的巨型炸弹」相当,利用水底无人机和潜水员在北溪管线上安装水雷或炸药,即可在海底进行炸破。
扑朔迷离的俄欧能源动脉北溪1号、2号管道爆炸事件,给本就难分难解的俄乌战争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在俄、乌、美、欧等国之间掀起了一顿泥巴战。 不管这起事件是谁主谋,俄罗斯和德国都是最大的受害者,德国被断掉了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必须加大进口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能源危机势必持续加剧,俄罗斯则等于被废掉了唯一可用来牵制欧洲的王牌,被斩断了经济命脉。
中国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网站1日消息,9月26日至30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第66届大会在维也纳举行。自去年11月中方在机构理事会就美英澳核潜艇合作开启政府间审议进程以来,机构首次在大会层面审议三国核潜艇合作问题。中方在会上彻底打掉了美英澳三国强行推动旨在为三国核潜艇合作谋求「合法化」的修正案。
俄罗斯总统普京星期五(9月30日)在克里姆林宫主持了乌克兰四个地区的入俄仪式。这场已历时七个月的战事,正式迈入一个新阶段。普京在圣乔治大厅对着数百名俄国政要宣布,俄罗斯有了四个新地区,生活在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人将成为我们永远的同胞。
美国在试图挽救2015年伊朗核子协议之际,今天对被控参与伊朗石化与石油产品交易的企业祭出制裁,其中包括一些中国和印度企业,借此施压德黑兰(Tehran)当局。
韩国宣布,从星期六(10月1日)零时起,旅客入境无需再接受新冠核酸检测,这代表韩国的所有入境防疫措施均被解除。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第一控制官兼保健福祉部副部长李基日星期五(9月30日)在对策本部会议上作出上述说明。
德国权威经济研究机构星期四(9月29日)发布秋季联合经济预测报告,预测德国经济今年将增长1.4%,明年将萎缩0.4%,较今年春季联合经济预测报告中的今明两年分别增长2.7%和3.1%明显下调。
俄罗斯在采取行动吞并乌克兰东部大片领土之际,威胁切断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最后一条管道,表明了莫斯科决心推进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乌油气此前启动针对俄气的仲裁程序,指俄气未按时及未全额支付过境费。
西班牙计划发放“数码游牧签证”(Digital Nomad visa),希望吸引有意远程办公的英国和非欧盟公民,让他们一边享受西班牙的阳光一边工作,并享受更低的生活成本和税收优惠。 这项签证将提供给为西班牙境外企业远程工作,以及最多只有20%收入来自西班牙公司的人。尽管西班牙尚未通过有关法律,因为仍有一些细节有待敲定,但预计签证计划的有效期为一年,并能根据申请者的情况续签长达五年,他们的配偶或子女等也有资格加入。
意大利向右转,即将诞生史上首位女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同时也是独裁统治者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以来立场最极右的总理。外型亮眼的梅洛尼毫无背景,幼时即被父亲抛弃,由母亲一人抚养长大,她能在男性为主、背景为重的意大利政坛中崛起,引人注目。
中美日益敌对的政治摩擦近年来加剧亚裔在美遭受种族歧视的困境,已有愈来愈多的美国华裔科学家返回中国或转往他地发展,这一现象表明美国对这个推动科技与创新的群体的吸引力正在快速减弱。
泰国政府宣布,从10月1日起撤销为防疫而在全国范围实施的《紧急状态法》,入境旅客也不必再提供新冠疫苗接种证明或新冠检测结果。泰国今年7月取消入境前的指定登记程序和保险之后,海外旅客立刻大增,截至本月21日,今年的入境旅客累计达526万人次,2021年全年只有不到43万人次。在疫前的2019年,入境泰国的国际旅客将近4000万人次。泰国的经济和就业五分之一依赖旅游和相关行业。
向来保守、悲观闻名的投资银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重新调整了原先对于欧洲经济的一些预测,他们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能源危机自7月以来大幅恶化,先对于欧洲「温和衰退」(Mild Recession)的预测不再准确。在欧洲的许多地方,电力成本上涨得十分可怕,以至于工厂被迫关闭,在法国,官员们提议提早关掉举世闻名的巴黎艾菲尔铁塔(Eiffel Tower)的灯,以节省电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决定在下月11日对外敞开旅游大门。日本媒体报道,松绑方针包括取消入境人数上限、开放自由行和重启免签入境。日本政府本月已将入境名额上调到每日5万人,并且让已接种新冠疫苗三次的入境者免交72小时内的呈阴核酸检测。日本媒体报道,由于各地日本大使馆收到的签证申请爆棚,当局决定废除入境人数限制,并恢复疫前的短期免签制度。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德国经济真正的中国问题”为题,刊发总编社论指出,德国联邦政府正在酝酿新的对华战略,其目标是降低对华经济依赖性;但是德中经贸关系的最紧迫问题并非依赖性。 “当今的德国经济有着另一个中国问题。今年冬天,尤其是德国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历史性的现金流危机:新冠疫情危机期间,德国企业尚能将上涨的原材料、能源、化学和塑料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现在,据慕尼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ifo的调研报告,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即将发生,近一半的企业正在计划涨价,尤其是在特种化工、机械制造以及高耗能的建材生产领域。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