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巨企比亚迪考虑在2025年在欧洲建立第二家装配厂,并表示比亚迪到2030年将成为欧洲领先的电动汽车销售商。从中国向欧洲运送汽车不会长久,长远来看会实现在欧洲的本地生产。他透露,比亚迪将把基于海鸥车型的低成本电动汽车引入欧洲市场,其售价应低于2万欧元。
世界上最大的碳捕捉设施在冰岛投入运营,估计每年可从大气中提取3万6000吨碳,相当于每年减少7800辆燃油汽车的排放。这座名为猛犸(Mammoth)的碳捕捉设施是瑞士公司Climeworks在2022年6月开始建造,并于星期三(5月8日)投入运作。
不受半导体产品出口限制措施影响,中国4月从荷兰进口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商品,同比增加逾三成。4月份来自荷兰的进口总额同比增加32%,至14亿美元。贸易细目要到本月晚些时候才公布,但其中很大部分可能来自荷兰公司阿斯麦出售的用于制造半导体的设备。
TrendForce指出,去年IC设计成长的原因,主要是英伟达营收年成长幅度达到105%,使整体产业呈现正成长,除了Broadcom(博通)、Will Semiconductor(上海韦尔半导体)及MPS(芯源系统)年营收仅微幅成长,其余业者则受景气下行冲击、库存去化影响,导致年营收衰退。
日经新闻报导,全球资金正在回归中国大陆和香港股市。从相比2023年底的涨幅来看,香港股市呈现逼近美股的趋势。除了超出预期的经济指标改善之外,中国大陆政府还敦促上市企业采取增加分红等措施,资金流入高分红股票。在8日的中国股市,香港恒生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小幅下降。不过,截至6日,恒生指数连续10个交易日走高,这是自2018年1月创出的连14涨以来的最长连续上涨。
一项拆解分析显示,中国通讯设备巨头华为推出的新款手机Pura 70系列搭载了更多中国国产组件,包括内存芯片等,表明中国在高端技术的自给自足方面取得进展。分析发现,Pura 70手机内部的快闪存储器(NAND)芯片可能是由华为内部的芯片部门海思(HiSilicon)封装,其他几个组件也都由中国供应商制造。这一发现过去没有报道过。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3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气候状况》报告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和长期气候变化去年重创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干旱、热浪、野火、极端降雨和创纪录的飓风对当地民众健康、粮食和能源安全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每年5月,美国各大高校陆续进入毕业季。为了尽快平息抗议声浪,尚未举办毕业典礼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向亲巴勒斯坦示威学生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他们离开抗议营地,否则将面临停学或开除学籍等惩罚。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科恩布鲁斯要求示威学生在当地时间星期一(5月6日)下午2时30分前离开校园营地,否则将面临立即停学处分;若示威学生已受到学校纪律委员会处分,校方将加强惩处力度。
根据TechInsights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第一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7%,达到2.95亿部。其中全球10大手机品牌依序是三星、苹果、小米、传音、OPPO、vivo、荣耀、联想、华为与realme,前10大品牌除了前两名的三星与苹果之外,其余8名全是中国品牌。这些中国品牌同比成长率高达26%,明显超过整体市场10%成长率,显示中国品牌手机增长强劲。
中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从重力、风电到锂电池储能等各种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截至2023年底,全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自「十四五」规划以来,新型储能装机更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
最近《全球财经》(Global Finance)杂志发表了一项数据,他们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毛額(GDP)、购买力平价(PPP)、该国的通膨状况、社会福利取得难易度、医疗保健的质量与能源、食品取得价格等综合指标,列出2024年前100个最富有国家与地区。前五名分别是,第一名卢森堡、第二名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名爱尔兰、第四名新加坡,以及第五名卡塔尔。
台积电熊本厂已在2月底开幕,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厂却从2024年递延至2025年量产,美国一名结构工程师撰文指出,在美国盖晶圆厂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地方慢,建造成本也比世界其他地区高出30%到四倍。而盖晶圆厂比想像中复杂,以ASML的一台先进EUV曝光机为例,可能装在40个集装箱中,需要漫长而仔细的组装过程。
中国和法国在巴黎签署《关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表示,在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两国元首重申共同致力于深化2023年4月5日至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中期间达成的共识,并开辟新的合作管道。两国元首深信两国之间持续对话对于为全球挑战提供持久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决定加强中法关系作为全球挑战国际治理推动力的作用。中国将继续以适当级别参加2023年6月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的后续委员会会议,认真研究《人类与地球巴黎契约》。
从F-35隐形战机到导弹导引系统,从无人机到核潜艇,美国的战争机器依赖许多细小的例如稀土磁铁之类的金属零件。由于全球92%的稀土磁铁都掌握在中国手中,使得美国在重振国防工业供应链过程中陷入苦战。 华盛顿正在提供数亿美元的拨款和税收减免,以振兴美国的稀土磁铁制造行业,但是重建稀土磁铁业的过程却相当复杂且困难重重。
中国最近的出口激增令美国和欧洲的商界领袖和政界人士感到震惊,《华尔街日报》分析,还有另一个因素在发挥作用: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或者说通膨的缺失。 分析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下跌正以损害其他出口国的利益为代价,推动中国产品在海外的销售。这也给其他经济体及其货币带来了额外压力,尤其是在亚洲,这些经济体同时也感受到了美元走强带来的压力。
今年4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微降至52.5,显示服务业景气度维持扩张,但速度略有放缓。数据显示,服务业供需两旺,4月经营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持续高于临界点,其中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小幅上升,分别创2023年6月、7月来新高。
《芯智讯》引述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说,得益于欧洲、中东和非洲(MEA)以及加勒比和拉丁美洲(CALA)等关键市场的强劲表现,2024年第1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2.969亿部,同比增长了6%。其中三星以20%份额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则是苹果(17%)、小米(14%)、OPPO(8%)和vivo(7%)。
根据《财讯》双周刊报导,今年以来,一股「淘金热」在市场上不断延烧,涨势凌厉的黄金,至4月19日累计上涨逾16%,超越2023全年涨幅的13%,国际金价数度突破每盎司2400美元。 基于前述观察,渣打银行财富管理处投资策略部主管刘家豪分析,除了避险买盘之外,部分国家央行调整外汇储备资产、中国投资人大量购买,都是刺激金价上扬的主要力量。
「今年,将是『它』的势力大幅改写全球版图的一年。我们,正处于一个进退维谷的窘境。」说话的是欧洲汽车研究权威机构波鸿研究中心主任、德国汽车教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 杜登霍夫口中的「它」是中国,这个原本被德国汽车业认为无足轻重的对手,在短短几年间脱胎换骨,让欧洲备感威胁。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