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华为因卷入中美贸易争端和遭美国制裁影响,公司手机业务受到冲击, 但这危机也给华为带来转型动力,推动它开拓智能汽车、太阳能、智慧城市甚至医疗等新兴领域。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预计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美元(美元,下同,约人民币3700亿元),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与此同时,相关新职业也随之兴起。大量工业机器人“忙碌”在生产线上,这催生了对掌握相关操作及系统集成等技术人员的大量需求。
中国知名的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长期以来都依赖美国制造的芯片为其人工智能 (AI) 技术提供动力,但现在美国限制这些高科技芯片对中国的出口。不过专家表示,虽然这类先进的英伟达与AMD芯片很难从别的制造商那里获得,但中国买家可以改为使用低端芯片的组合来复制其运算与处理能力。
一名谷歌工程因公开主张人工智慧(AI)机器人LaMDA已经具有自我意识,引发了极大的争议。许多科学家公开否定此一推论,认为谷歌的LaMDA只是个运算能力比较强的聊天机器人。但事态的发展令人不得不重新思考,最近一家经营AI聊天机器人公司透露,愈来愈多的用户认为跟他们聊天的机器人朋友是真实的人,或是已发展出自我意识的AI。如果有更多人认为聊天的AI是真人,科学家是否还能否定AI已发展出自我意识?
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24日在天津出席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致词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截至目前,人工智慧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智能芯片、开源架构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智能感测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准稳步提升。
看好AR/VR「钱」景,中国对AR/VR市场投资快速增加,市调机构IDC表示,中国2026年AR/VR支出将成长至130.8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单一国家市场,约有7成投资额投入VR,而中国2022~2026年AR/VR投资规模复合成长率则高达34.8%,是全球最高。
中国航太科技集团一院领衔研制的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3月5日再次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银河航太公司的02批6颗卫星及一颗微纳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本次任务发射的卫星将用于组成试验用的低轨宽频通信星座,以及星地融合5G试验网络。
新冠疫情带动世界各国积极进行数码化革新,作为科技大国的日本自然也不甘落后。日本政府昨天在首相官邸召开“数字田园都市国家构想实现会议”,提出构建高速通信标准“5G”的基础、将普及率从三成到2023年度提高至九成这一目标;另外,自2022年度起,将在五年里培养230万名在日本地方城市普及数字技术的人才。
中国互联网行业2021年遭遇多方位“监管风暴”打击,前五大上市巨头市值年内已蒸发合计约7,000亿美元。随着部分政策落地,明年行业监管压力预计将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互联网巨头们或将继续保持“低调”增速。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19日表示,目前全国5G基站数达115.9万个,5G终端连接数达4.5亿户,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2亿户家庭的能力。与此同时,消费者使用的移动网路流量也在大幅增长。 1至8月,国内移动网路累计流量达1420亿GB,年增36.7%。在8月,当月户均移动网路接入流量达到13.73GB,年增22%,比上年底提高了1.81GB。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