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际

联合报社评:后默克尔时代 德中关系从依赖转竞争

来源:联合早报2021-09-25 10:05314

德中关系

图为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会议,两国总理均出席。

周末德国大选对德国选民而言,象征一个“维持现状”时代结束。尽管主要竞争者争相以默克尔继承人自居,以接收其政治资产,部分政策将在后默克尔时代出现改变,是可确定的,其中,应包括我们最有感的德国对中政策。

在默克尔主政十六年期间,她的中国政策是以经济关系作为定位与基调,尽管她与北京曾因接见达赖喇嘛而有低潮,但她仍是G7中对中最友善的大国领袖。她以经济关系定位德中关系,放在全球经济体系变迁的大脉络下看,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政策。

默克尔于2005五年执政,正逢中国大陆加入WTO,进入全球生产体系的经济崛起阶段;彼时的中国大陆对德方是快速成长、机会无限的蓬勃新兴市场。对中方而言,世界工厂的需求与机遇,成为长于精密机械的德国制造业最主要客户。默克尔任内访中十二次,到访城市均为德国企业投资重镇,她的访中次数与地点选择,很大程度地说明了德中关系的本质。

中国大陆经济崛起对德国出口型经济,在默克尔主政期间得以维持高成长、低失业,功效显著。德国经济表现在欧元区一枝独秀,使得德国在欧债危机发生后,实质性垄断过去与法国共享的欧洲领导权,默克尔亦成为欧洲的全权领导者。

然而,此一共同富裕的德中关系,在中美贸易战后已不复返。全球经贸脉络在中美对峙,不因美国政权轮替改变,浮现了新常态,进入了新路径;中国大陆的发展目标不再是改革开放,而是追求产业自主以达到国家自主的新轨道,加速去美国化,或者说是去西方化。过去对德国制造业高度依赖的德中关系,自然也面临了调整与去化。

国际大环境变迁也交织着产业发展的变迁。经过多年追赶、模仿、学习与优化后,在例如绿能、汽车制造业等产业,中国大陆不再是德国的消费者,而是有竞争性的对手关系。换言之,即便德国的新政府愿意继承默克尔路线,将双边关系定位在经贸关系,本质也已从依赖质变为竞争。

在全球经贸与产业发展都翻过一页的现实下,后默克尔时代德国对中政策将出现一定程度改变。此次德国大选,对中政策罕见成为议题焦点,以及百分之四十七德国民众在一项民调中认为中国大陆是对手,或是有冲突的敌对者,说明对中政策转变,已逐渐成为德国政治新共识。新共识会如何与变化中的欧美关系共伴,从而牵动欧盟的两岸政策,是值得观察的。德国因素的到位,始终都是欧盟对外政策出现转折的充分要件。

打赏

上一条:三分之一粮食白白浪费 联合国呼吁改革粮食系统

下一条:据传获近20欧盟国家提名 谭德塞或连任世卫总干事

  • 0人打赏
    纠错
关闭
同类资讯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
Boo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