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际

郑浩:为何说中国经济“稳中有忧”?

来源:环宇视展2019-07-13 13:391330

审时度势

  日前在中国天津市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国际经贸环境变化,让中国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经济稳中 有忧,但中国有决心和信心保持经济稳中向好。

  在美国对华2000亿美元进口产品征收10%关税后,中国随即宣布对美价值600亿美元进口货物做出被迫反制,征收5%至10%不等关税。中美 贸易战进入“秋季攻势”阶段,双方仍未完全显示拟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迹象。如此一来,中国经济“稳中有忧”也绝非空穴来风。

问题是,“忧”从何来?又如何努力“排忧”?

  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刻调整与变化中。改革开放40年来,拉动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在面对新的、 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也开始出现明显变化。

  从投资来看,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大水漫灌”式的政府投资,已被排除在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政策选项中。

  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也已在近年出现明显放缓。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20年里,中国快速增长导致其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和亚洲区域供应链 ,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一直领先于经济增速,这在进入21世纪后尤为明显。

  例如,2001年至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6%,特别是2004年全年进出口总值达到1.16万亿美元,这让中国在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提出的“到2010年进出口总值达1万亿美元”的计划,得以提前六年实现。

  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至今,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需求萎缩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直接影响,中国产品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已从2007年的32%下降至2016年的不足18%。到2017年,又进一步下降至9.1%。

  如果不把欧盟作为一个经济整体计算的话,中国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国际收支顺差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具有重大 意义。

  然而,由于中国内需增长加快,同时近年加速调整产业结构,进口增长已经明显快于出口增长。

  因此,由于出口萎缩而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的顺差占GDP的比重,也从2007年的逾10%的高位下降到2016年的1.6% ,去年虽有回升,但也只占3.4%。

  与投资和出口对GDP拉动逐年式微正相反,中国内需大幅增长已经成为推动GDP增长的新动力。

  官方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至2017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了105.7%,从2012年至2017年,中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已经连续 五年成为中国GDP增长的第一引擎,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8%。

  很明显,中国GDP增长主要是靠内需拉动为主(已超过90%),而内需中超过60%是靠消费拉动。

  问题在于无论是投资、出口贸易还是消费,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在推动经济增长时无法将“三驾马车”根本割裂,它们相互作用、相互 依赖、相互影响,甚至三者的供应、生产和价值链是相连相同的,一驾马车出了状况,其他马车也会跟着“马失前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尤其当中国政府强调“调结构、促就业、稳增长”协调并进时,讨论这三驾马车对GDP的作用孰重孰轻,似乎也就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正确的思考方向应该是:理顺各种推动经济增长动力之间的关系,保障各种动力合理增长而非偏向某种动力,更应避免过于强调某个动力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以导致政府在政策选择(如信贷、税收、补贴等)上出现不必要的“激励偏好”,向社会发出误导信息。

  李克强还强调“稳就业是头等大事”,这是政府在当前复杂的全球经济出现各种挑战、各种不确定因素快速变化情况下,对中国全行业“ 创造就业、保障就业”提出的严肃要求,而“全行业”涵盖诸如制造、服务、创新、物流、贸易、基建、电商等所有就业岗位。

  无论是投资、出口贸易或消费,推动增长的关键要素是就业,而实现充分就业才能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稳就业”是“稳发展”的基础 ,更是“稳社会”的保障,其难度之大不难想象。

对出口相关行业负面影响正浮现

  当下中美贸易战打得正酣。如果我们单看中国进出口贸易行业的情况,潜在隐忧还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出口萎缩仍将持续,二是出口行业 就业人员或会流失,三是贸易顺差也会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外贸行业的就业人数大约在4000万至4500万人左右。如果外贸环境持续恶化,进 出口行业的就业状况也会恶化。

  实际上,在中国主要外贸大省如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和湖南等,已经有迹象显示从事诸如出口产品制造和加工贸易、服务与物 流等的负面影响正在浮现,有的省、市已连续出现出口负增长。尽管短期内这些行业不会出现较大规模的失业或准失业(待业)状况,但贸易 战一天不结束,出口萎缩也将会持续。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美贸易战美方表现出的“誓要减少贸易逆差”“逼使中国让步”的霸凌姿态,或许会对许多与中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国 家,起到负面示范效应,成为这些国家追求对华“公平贸易”“保护本国利益”的借口。

  由此可想而知的是,未来中国所面临的对外贸易环境只会更加恶劣,这又会对出口贸易带来更多、更大的冲击。

  例如,根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07年至2017年欧盟27国对华双边贸易一直存在逆差,而且整体还呈上升趋势。

  2017年中国-欧盟双边货物进出口逆差为2007亿美元,比前年增长3.6%。在欧盟主要成员国中,除了德国对华贸易保持170.4亿美元的顺 差外,其他国家均为逆差。其中,法国逆差103.6亿美元、意大利逆差168.5亿美元、荷兰逆差803.2亿美元、西班牙逆差171.9亿美元和比利时 逆差77.6亿美元。

  在2017年中国与亚细安主要成员国双边贸易中,据中国海关统计,除了马来西亚对华贸易保持有126亿美元顺差外,泰国、越南、印度尼 西亚和新加坡均为逆差,四国逆差大约为635亿美元。此外,中国与印度、俄罗斯双边贸易中,印度有241.6亿美元逆差、俄罗斯有92亿美元逆 差。

  由此看来,中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之间长期存在的贸易失衡事实,是否会因中美贸易战而引发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依然很 难确定。事实上,中俄、中印(度)、中南(非)、中巴(西)、中欧(盟)之间的“双反调查”络绎不绝,有的通过谈判已经圆满解决,有 的却以互征关税难有妥协。

  笔者认为,中国未来面临的压力可能会越来越大,在经济发展处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内,保持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中国政府正努力尝试在维持适当投资规模的同时,进一步采取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市场准入与开放、鼓励创新创业、支持互联网(电商) 经济,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开拓新的海外经贸与投资市场等一系列措施,扶持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保障就业。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但与此同时,继续推动出口贸易、刺激和保持旺盛的国内消费需求,也属同等重要。毕竟,产业链、供 应链和价值链的互操作性与连接性,是保障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者是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

  如果我们单看中国进出口贸易行业的情况,潜在隐忧还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出口萎缩仍将持续,二是出口行业就业人员或会流失,三是贸 易顺差也会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外贸行业的就业人数大约在4000万至4500万人左右。如果外贸环境持续恶化,进出口行业的就业状况也会恶 化。

打赏

上一条:商务部:美极限施压不会拖垮中国经济

下一条:社论:特朗普联大会的单边主义宣示

  • 0人打赏
    纠错
关闭
同类资讯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
Boo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