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研究方面引领世界的美国在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正在加深与中国的对立,但是实际上支撑美国研究能力的「幕后英雄」就是中国人。美国智库的分析显示,在美国企业和研究机构任职的杰出AI研究人员中,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占约40%,比例超过美国大学毕业生,这些来自中国的AI研究人才,构筑了美国AI产业的主力。
《日经中文网》报导,AI研究在全世界备受关注,从2024年的诺贝尔奖来看,在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领域,AI相关的研究成为颁奖对象。获奖者是美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相关人士,给人美国AI研究水准很高的印。
不过,美国研究人才的来源如何仍值得进一步探索。报导指出,美国保尔森基金会(Paulson Institute)下属的马可波罗智库(MacroPolo)将2022年和2019年在AI国际顶级会议「NeurIPS」上发表论文的作者作为顶级研究者进行分析,显示2022年谷歌和史坦福大学等美国企业占据了前10名中的7个机构,足证美国AI研究独强的格局,而中国则紧追其后。2022年起自中国的论文快速增加,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挤进前10名。
报导表示,马可波罗智库的分析中发,美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专门研究AI的顶级研究人员中,毕业于中国大学的人数最多。这些机构雇用来自中国大学的研究人员的比例在2019年为27%,在2022年更增至38%,超过了从美国大学毕业的37%。这些来自中国大学本科生几乎都是在中国的大学毕业,然后再到美国攻读研究生。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革新智慧统合研究中心负责人杉山将表示,「来自中国的一定比例的优秀年轻人正在为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发展做出贡献」。
至于今后美国独强格局是否会动摇?如果中国的政府和企业吸引人才回归国内,其AI领域的研究能力有可能一下子提高。若以1990年代以后中国推出的「海龟(归)政策」和「千人计划」为例,中国确能重用从欧美回国的留学生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报导说,从目前情况来看,科技巨头和研究机构聚集美国作为工作地点颇具人气。马可波罗智库2022年的分析显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外国人中,约有80%选择美国作为就业目的地,因此美国保持较高研究能力的可能性最大。
科学杂志出版巨头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也指出了中国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弱点,在有关AI的国际联合研究上,2024年评价科研能力的《自然指数》显示,与美国和英国相比,在AI领域上中国研究机构单独进行研究的情况较多,「中国AI研究成果出现大幅成长,但却与全球研究网络有脱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