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元指数走低,从3月20日的102.8高点下跌到6月23日的96.6,跌幅达6%,加上近日高盛集团发布报告指出,本波美元下滑将是更大结构性下跌趋势的开始,引发市场上出现更多看贬美元的声音,并让美元国际准备货币王者地位不保的话题再度浮现。
从2019年第4季,全球各国以美元做为外汇存底的比重约占60.89%;今年5月SWIFT的资料显示,美元在全球跨境交易支付占比仍高达40.88%,都将欧元、日元及人民币远抛在后,足见美元仍是国际主要准备货币。为何近日会有美元国际地位或将动摇的讨论出现?
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屡屡将美元和美国金融体系作为外交和贸易政策的工具。数十年来,美元一直被美国用来加强对朝鲜和伊朗的经济制裁,川普总统上任后,经济制裁、课征关税和限制美元交易更是其主要战略工具。即使欧洲和其他国家不赞同这种作法,美国却仍对俄罗斯、伊朗、叙利亚和委内瑞拉采取严厉制裁,甚至对与伊朗打交道的欧洲和其他外国公司采取二次制裁。川普一意孤行与滥用美元优势地位的作风,乃至于对国际规范、对盟国与世界机构的蔑视,正逐渐侵蚀全球对美元的信任。
对此,全球其他经济体和组织也努力避开美元支配,例如英、法、德三国于2019年初创立“支援贸易通汇工具”(INSTEX)机制,即不使用美元结算,意在避开美国,并促进与伊朗间的正常贸易;中国积极推动法定数位货币,以使其对国际贷款和援助能更直接且具有可追溯性,最终目的亦是取代美元。此外,比特币等私人数位货币,以及Facebook倡议的Libra数位货币,也是数位时代的新支付工具选项。
问题是,从近代金融发展史来看,今日美元的广泛使用反映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和其主导金融体系的持续信任,使紧追在后的欧元、呼声不小的人民币或新兴的数位货币,可能都将无功而返。因为全球要去美元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首先,人们必须信任其他某种货币,且认定其得以取代美元。但就现实情形而言,欧元和人民币各有不足之处。前者依旧缺乏内部政治凝聚力及其金融市场的完全融合,特别是欠缺一个统一的财政部,各国共用欧元却仍自行发债,且债信不一,连带造成欧元波动,2010年欧债危机更削弱人们对欧元的信任;人民币则受制于中国资本市场管制、金融市场发展缓慢、法律规章缺漏,特别是债券市场深度、广度不足,中长期债券的定价机制尚未健全。再加上中国房地产泡沫及地方债过高增添了金融风险压力,且中国专制色彩浓厚,政府与法治透明度不高,也在在打击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
其次,全球要去美元化也需要一个诱因,使多数人在支付时改采用他种货币。就网络外部性非常强的特点来看,数位货币似有机会。但当前数位货币因非由任何国家货币当局发行,不具备法偿效力,也不具备货币的基本特性──价值的储藏,也就是透过数位货币来储藏购买力。主要原因是当前网络骇客攻击仍时有所闻,且绝大多数使用者无法从本质上真正了解数位货币的安全机制。更何况,良好的价值储藏标的必须具备稳定的币值,但当前数位货币波动性过大,无法取信于众,自然让此种结合网络的触发因素难以启动。
综上,在全球尚未有比美元更安全、流动性更高的国际准备货币下,美元的地位仍难以撼动。同时,相较于外来的挑战者,当今美元面临的最大威胁更多是来自美国政府本身,特别是川普政府亟欲脱离战后建立的多边国际秩序,走出以美元为基底所编织的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才是可能损及长期美元地位的最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