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纺织服装

经济日报社论:包容非抵制外国品牌才是最佳选择

来源:经济日报2021-04-09 10:34433

耐克、爱迪达品牌

近来突然爆发新疆棉花大战,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事件,从爆发的背景过程可以发现,它既与国际对崛起中国的疑惧及不断发酵的新疆话题有关,更与中国大陆进入国际社会格格不入高度关联。

首先,新疆棉花看似和一般人生活离得很远,棉花却是新疆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与棉业相关的服饰加工更是中国的支柱产业,打击到新疆棉花,实际上等于掐住中国经济重要命脉。

新疆棉花产值达千亿元以上,2018年的产量就达511万吨,占中国全国的83.8%,全球的19.6%。至2019年底,仅在新疆备案的纺织服装生产类企业3,251家,与之相关高达数千亿美元的棉纺与服饰生产加工、进出口、终端消费等产业链,是中国最重要、雇用劳工最多的产业链之一。

这次新疆棉花大战,是由瑞典服饰零售商H&M去年官方声明、对有关新疆强制劳动的报道“深感关切”所引发,这个声明又是基于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的要求而做出的。这个去年10月的声明,却因近日北京与欧盟就新疆问题相互制裁而发酵,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点名H&M,怒呛“一边造谣抵制新疆棉花,一边又想在中国赚钱?痴心妄想”,强调“新疆棉花不吃这一套”。

看似有官方撑腰,网民进而搧风点火,在微博上贴出“剪H&M衣服”泄愤的视频,然后网上挖出所有之前发布声明,停用新疆棉花的各品牌,如耐克、GAP、爱迪达、优衣库、ZARA等纷纷被点名,引发民间情绪,成为一场抵制外国品牌的运动。

中国官方其实了解排外运动结果往往是会伤了自己,许多中国的服饰加工业是为外国品牌代工,抵制外国品牌的结果会伤了自己产业,害得自己工人失业。根据官方资料,2019年直接依靠纺织服装产业的新疆就业人口就将近13.5万人,如果计入所带动的全球2,000多个商业品牌的决策,在此背后的是中国大陆数千亿美元的产业链及上千万中国就业人口。

耐克、爱迪达品牌

态度向来强硬的《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最能窥探决策者心态,近来他反倒建议中国官方应“避免、克制”参与声讨西方服饰品牌,尤其不应引导舆论,还劝导中国民众“要有包容的一面”,呼吁应该“政治归政治,市场归市场”。这就解释了为何在抵制洋货的敏感时刻,中国总理李克强走访为耐克、爱迪达品牌提供原材料的中德合资等其他外资企业,表示支持。

有些分析认为,针对新疆棉花的打击是美中贸易战的延伸,是美国对中国纺织出口产业链的精准打击;由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做为棉花主产国的美国大幅减产,预估今年要减产近25%,担心失去市场份额,因此才幕后鼓动制裁。

但是用阴谋论来看会让议题失焦,忽略更根本的问题,西方经济系统这几十年来开始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CSR),避免对工人的剥削,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譬如对种族内战频仍的西非钻石矿产冠以“血钻石”之称,要消费者与零售商避免购买;又如要求企业要记录自己的“碳足迹”,满足碳中和的目标。

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做的是类似的事情,这个2009年才在瑞士成立的非政府组织,通过认证,证明供应链棉花合法合理,并监督大企业行为、帮助企业维护品牌形象,全球有2,000多个与棉花消费有关的商业品牌加入注册。

中国大陆至今认定BCI是这次棉花大战的幕后黑手,认为“这个非政府组织,仅仅以一纸建议,就导致那么多国际品牌纷纷与新疆棉花做出切割”。但是重要的不是BCI,而是其所代表的认证能够让消费者信赖及放心,这也是大陆要进入国际社会必须要学习的,企业社会责任代表了不是唯利是图,是进入国际社会所必须理解的门槛。

打赏

上一条:新冠肺炎引爆最新危机 这小东西让美国人好崩溃

下一条:美公布2040全球趋势报告 新冠影响深远地缘政治更动荡

  • 0人打赏
    纠错
关闭
同类资讯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
Boo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