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商务安防

全球通膨恐将延续抬升走势 人民币涨势强于美元

来源:旺报2021-05-12 11:00397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主要经济体央行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是造成全球通膨隐忧因素之一。 (shutterstock)

人行:全球通膨恐将延续抬升走势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目前看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三方面主要影响因素短期内难以消除,全球通膨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延续抬升走势。

人行指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膨走高的主要推动因素有三:一是主要经济体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方案,市场普遍预期总需求将趋于旺盛;二是境外疫情明显反弹,供给端仍存在制约因素,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需求复苏进度阶段性快于供给恢复;三是主要经济体央行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环境持续处于极度宽松状态。

人行11日发布的「如何看待近期国内外物价走势」专栏指出,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经济体通膨指标表现出上行态势。 2021年4月末,WTI原油期货价格、LME铜期货价格和CRB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综合指数分别年涨187%、89%和51%。 3月美国CPI、欧元区HICP分别年涨2.6%和1.3%,涨幅较上年低点扩大2.5个和1.6个百分点,已高于或持平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12月水准,相关通膨预期指标也有不同程度走高。

此外,3月俄罗斯、巴西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分别超过5%和6%。

人行谈大宗商品涨价 输入性通膨风险可控

人民银行表示,中国不存在长期通膨或通缩的基础。 (示意图/shutterstock)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发布「如何看待近期国内外物价走势」专栏。报告综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大陆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但输入性通膨的风险总体可控。

人行在专栏中表示,对中国而言,国外通膨走高的输入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品价格,叠加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阶段性推高PPI涨幅。中国是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从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看,影响PPI的主要是原油、铁矿石和铜,其中原油的下游产业链较长,还会影响化工品等价格,对PPI影响最大。

人行指出,中国在去年应对疫情时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保持了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膨或通缩的基础。当然,需对大宗商品涨价给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保持密切关注,综合施策保供稳价,及时有效管理预期,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失序。

人民币涨势明显强于美元 创3年来新高

4月以来人民币涨势明显强于美元。 (图/shutterstock)

随着美元指数跌至90附近,人民币汇率迈入快速上涨行情。 11日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一度创下2018年6月以来最高值6.4176,创3年来新高,企业加大购汇力度以锁定未来对外付款的较低购汇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以来人民币涨势明显强于美元。目前美元指数尚未跌至年内低点89.68,但人民币汇率早已突破年内新高6.4203,「五一」节后3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幅更是达到0.8%。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4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快速大幅升值,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好转,包括第1季GDP增长18.3%,今年前3个月经常帐户顺差额达到751亿美元等;二是美国联准会延续QE货币政策令美元重回跌势,无形间助推人民币汇率涨幅扩大。

打赏

上一条:新冠肺炎大流行 巴西有100多种变异株传播

下一条:印度疫情若再恶化或加剧影响全球商品供应

  • 0人打赏
    纠错
关闭
同类资讯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
Boo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