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政府刚刚发表能源转型目标,期望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明年(2025年)将投资超过10亿瑞典克朗,扩大非化石电力生产。这其中包括核能发电新技术的试点和示范计划,并简化新反应堆的许可程序。 政府表示,瑞典需要核能来帮助满足未来的电力需求,并以此提高电力的供应安全。报告称:「政府决定扩大新核电的相关工作,目前已进入更紧凑的阶段。」
ChatGPT、Gemini等AI服务,由于依赖数据中心所累积的大量数位信息,因此需要大量能源进行处理与冷却。专家研究发现,AI的成长会消耗更多能源,而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能源需求。因此,META与地热能源新创公司Sage Geosystems开发以地热能源支撑的「绿色数据中心」,以减少二氧化碳足迹的产生。
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清洁能源项目正在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关系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北京也希望此类「小而美」的项目能够避免以往大型工程带来的债务风险。德媒引述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绿能产品在欧美市场受阻,亟需拓展包含非洲在内的新市场,而非洲也迫切需要改变电力紧缺的现状。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星期五(9月6日)发布报告说,刚刚过去的8月与2023年8月并列成为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月。根据《巴黎协定》提出的控温目标,到本世纪末,应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内而努力。
央视24日报导,2023年中国「锂电池、太阳能、电动汽车」三类新能源产品出口走红,被称为中国外贸「新三样」。眼下,在全球降碳的大背景下,绿氢行业站上了新风口,作为水电解制氢领域的核心装备——电解槽正在成为这一领域的出口「新力量」。制氢装备暴发式增长,售价仅为欧洲同类产品一半。
全球核能发电能力2024年时隔五年再创历史新高,随着人工智能(AI)普及和减碳带来的核电力需求剧增,不排放二氧化碳、输出稳定的核电的复兴趋势正在加强。过去10年新建的核电机组中,中国和俄罗斯占到六成,技术实力也在提高。随着维护费用上升,欧美政府正在加强对核能的开发。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历史数据可以追溯至175年前,根据它的数据,2024年肯定会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五年之一。它的报告指出,全球7月气温比20世纪平均气温的15.8摄氏度,高出了1.21摄氏度,达17.01摄氏度。
中国快速发展的太阳能行业正在迅速改变中国能源供应格局,据专家统计,今年6月中国的光伏和风能发电量首次超过煤炭,预计到2026光伏将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能源来源。报导说,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增了超过1亿千瓦的光伏发电装置,而新增的煤炭发电装机容量仅有0.8亿千瓦。不过,中国煤炭消费量在全球占比超过50%,依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大海洋流在地球气候调节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最新研究显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可能因海洋温度升高,以及人为气候变迁引发的盐度破坏而削弱,预计最早可能在2037年崩溃,恐造成全球气候灾难。 然而,科学家发现,「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上个世纪就失去了稳定性,现今已导致印度、南美和西非的降雨不足;欧洲则风暴增加和气温降低。未来全球气温的剧烈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恐增加。
美国卡伊洛斯能源(Kairos Power)所设计的「赫密士」(Hermes)小功率反应堆,在橡树岭(ORNL)正式动工,这是美国50年来第一座第一座非轻水反应堆,也是首座第四代技术的反应堆,也是50年来。它正在与一个非核示范装置一起建造,这将有助于为新反应堆设施的设计提供信息。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26日消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φ650mm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已于23日顺利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这是中国冷坩埚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节点,显示中国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具备工程应用条件,原子能院已掌握两步法冷坩埚从工艺原理到工程运行的关键技术,将为中国安全、环保处理高放射性废物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座由中国华能集团建造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华能18兆瓦超大风电机组─在辽宁营口正式启动发电。这座超级巨大的风电机组连叶片尖最高超过270米,满风转一圈可发电44度,年总发电量可满足4万户家庭一整年用电需求。
今年三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中国谈产能过剩话题时,提起一家美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厂。耶伦当时说,这家7年前因竞争不过中国企业而关闭的美国工厂,得益于《通膨削减法》的清洁能源补贴,将重新开业。她还扬言,不会再让竞争力不足的美企,在中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后破产的情况发生。
随着越南和俄罗斯开始在液化天然气及核能项目展开合作,两国有望重塑能源格局并加强双边关系。 普京在访越期间强调了俄罗斯在越南生产液化天然气,以及向越南供应液化天然气的能力。他也宣布俄罗斯主要液化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集团(Novatek),会在越南展开液化天然气合作项目。
据美国智库一项最新的报告显示,中国在建大型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和风电项目合计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近2/3,如果今年的在建项目顺利,将可以提前6年达到风电与太阳能装机容量12亿千瓦的政策目标。研究报告还指出,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中国碳排放量可能在去年已达到峰值。
为有效协助全球迈向净零目标,台湾相关部门提出三大策略。首先是提升资源效率,掌握希有资源如水与电力,维持半导体产业的竞争优势;其次是绿电投资,评价多元绿电投资的可行性,包括绿电团购与自建自发长期合约;最后是贡献全球永续发展,掌握人工智慧和全球制造供应链的趋势。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发布公报说,今年6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月份,全球平均气温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高出1.5摄氏度。气候专家说,2024年有很高概率会成为世界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6.66摄氏度,比2023年6月高0.14摄氏度,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6月。此外,全球单月平均气温已连续13个月创同期最高纪录。
全球每年丢弃约10亿个废轮带,而轮带寿终正寝后的回收处理问题却难以解决,使得全球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渐增。有鉴于此,挪威创新轮带制造商reTyre就在2024年欧洲自行车展上,展示他们最新的永续成果,标榜轮带由100%回收材料制成,而这也是目前世界出现第一款号称碳中和的自行车轮带。
2023年中国在风力发电机的专利竞争力方面首次跃居首位,反超拥有欧洲最大企业维斯塔斯(Vestas)的丹麦。日媒观察,中企正在透过有助于削减成本的风车大型化来提高技术能力,达到六成的全球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继光伏面板之后,中国在风力发电机领域也在加强价格攻势,美欧开始采取行动保护去碳化相关产业。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