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总署表示,世界对石油、燃煤、天然气的需求会在2030年之前达到高峰,然后2030年底时化石燃料在世界能源占比会开始从长年约80%降为73%。 不过国际能源总署(IEA)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23)报告及声明也提到,全球持续发电转型,「诸如风电、太阳能、热泵等洁净能源技术提升显著,电动车也扮演关键角色」。
中国最大的上市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投资18亿令吉(约27亿人民币)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双文丹设厂,进一步扩大在马国的版图。马国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扎夫鲁指出,中国的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会在雪州建三间工厂生产光伏产品,项目分两期建设,预计明年3月竣工。所有项目完成及投入运作后,组件产能可达8.8吉瓦(GW)。
太阳能与风电越来越成为中国近年绿色能源发展重心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15日发布《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预计,中国太阳能发电及风电装机规模均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水电装机规模。
根据最新研究报告,随着气温不断上升,本世纪将出现的致命湿热天气可能影响全球数十亿人,让他们感到难以生存。受影响地区包括德里和上海等世界最大城市,如果全球暖化情况加剧,足以致命的湿热天气可能进一步蔓延到美国中西部等地区。研究发现,如果气温升高超过工业化前水平2摄氏度,大约7亿5000万人每年可能会经历一周或许足以致命的湿热天气。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超过15亿人将面临这种威胁。
沙特国家通讯社报道,巴林、伊拉克、科威特、阿曼、沙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石油部长,星期天(10月8日)在利雅得举行联合国中东和北非气候周活动期间召开会议。油盟+今年6月同意将4月份首次实施的自愿减产期限延长到2024年底。沙特和俄罗斯的额外自愿减产期限则延长至2023年底。
科学家对于降低二氧化碳提出3种方案:零碳能源转型、增君自然碳吸收力、人工碳捕捉与封存(CCS)。最后一项的碳封存是指把二氧化碳深埋地底,逐步矿物化。然而美国中西部两个重要的碳封存申请被地方拒绝,显示民众担忧风险,以及环境影响。
日本最新研究确认云层中存在微塑料,当这些塑料微粒出现在高层大气中且暴露在紫外线环境时,会分解及产生温室气体,并以目前尚未被厘清的方式影响气候。研究团队从空气中的微塑料发现9种不同的聚合物及1种橡胶,它们的大小介于7.1至94.6微米。而每公升的云水含有6.7至13.9块塑料。
由广州海洋局牵头研发的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在南海成功完成海试,返回广州南沙。据了解,这是中国首次在实际海况条件下实现了温差能发电的原理性验证和工程化运行,标志着中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从陆地试验向海上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
国际能源总署(IEA)今天表示,包括太阳能板和电动车在内等洁净能源技术出现创纪录成长,这意味仍有可能将全球暖化升温幅度控制在摄氏1.5度内。IEA同时也表示,从下个10年开始,全球每年必须在洁净能源转型方面投资近4.5兆美元,远高于2023年预估的1.8兆美元。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到2023年底,中国已经装置的低碳制氢电解槽产能将达到全球产能的一半。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中国电解槽装机产能大幅增长,预计将达到占全球产能一半的1.2吉瓦(12亿瓦);而2020年中国电解槽产能仅占全球产能的10%。
英国《卫报》报道,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减少原油产量,加上中国需求上升,使全球油价自6月以来飙升近30%,并可能在本月达到每桶100美元,是2023年的第一次。 目前,许多国家的通胀率仍高于2%的目标水平。分析认为,油价下跌对今年上半年通胀下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油价上涨预料将阻挠下半年至2024年压制通胀的努力。
美国加州今天对全球五大石油公司提起诉讼,指控这些公司淡化化石燃料风险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害,并且误导公众。美国各大城市、郡和州先前已就气候变迁影响以及横跨数十年的疑似假信息攻势,对化石燃料业提起许多其他诉讼。
中国新能源产业多家龙头公司今年陆续宣布赴美设厂。专家分析,美国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视以及本土产业的缺乏,让中国企业看到投资的机会,但商业利益之外,中美地缘政治仍是最大风险来源。
《巴黎协定》(Accord de Paris)获得195国签署,是有史以来签署国最多的国际环保协定,该协定要求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前均温的2度之内,最好是控制在1.5度之内。但是联合国的报告称,「升温限制在1.5度」正在流失当中,未来5年内,地球有三分之二的机率会突破此一标准。这意味着各国努力的程度远远不够,必须更直接的减少碳排,停用化石燃料。
欧盟监测机构称,2023年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随后发出警告,指“气候正在崩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海洋常年吸收超90%的碳排放,全球海洋温度也在2023年创历史新高,进而对全球夏季高温起到连带影响,北大西洋和地中海皆遭到海洋热浪袭击。
气象当局今天表示,从盛夏的印度到冬季的澳大利亚,亚洲各地都正经历着破纪录高温,其中澳大利亚出现1910年有进行记录以来的最高冬季均温,这是气候变迁造成冲击的新例证。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