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将太阳能组件生产成本降低42%至每瓦0.15美元后,国际知名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最新报告指出,相对于国际竞争对手,中国制造商拥有巨大的成本优势,美国和欧洲已无法与其竞争,直言「中国已经赢得了绿色技术产能竞赛」。
彭博分析称,2024年原油价格或因石油供需失衡下跌。对全球石油市场而言,供应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包括美国在内的非油盟+产油国的原油产量上升,可能会超过“仍在增长、但增速放缓的”全球需求。 在供给侧,美国原油产量在上周触及纪录高位1,330万桶/天。而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2024年产量预计将创下历史新高。巴西和圭亚那也势将大幅增加供应,从而合成一波来自美洲的原油新供应。
沙特阿拉伯石油巨头「沙特阿美」2023年3月才收购大陆民营炼油龙头荣盛石化10%股分,今年双方又拟交叉入股对方炼油厂,透过扩建增加产能,并联合开发现有装置升级扩建。陆媒解读,沙特阿美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布局继续向下游延伸。 荣盛石化2日公告,当天与沙特阿美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正在讨论荣盛石化(或其关联方)拟收购沙特阿美朱拜勒炼化公司的50%股权,并拟透过扩建增加产能、提高产品灵活性、复杂度和质量。
俄罗斯今年一半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都流向了中国,而出口到印度的份额在过去两年内上升至40%。 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原油生产国,原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2%以上。 在当前形势下,主要合作伙伴是中国,份额已经增长到约45-50%,当然,还有印度。
中海油等外国股东据报中止参与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中国外交部强调,中俄经贸合作不应受第三方干扰。 受西方制裁影响,包括中国中海油和中石油在内的外国股东已中止参与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放弃对俄罗斯新液化天然气出口工厂的融资和承购合同责任。这可能导致该项目被迫在现货市场销售天然气。
路透社对能源智库Ember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2015年至2022年间,亚洲包括水电和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率提高约8个百分点,达到32%。相比之下,欧洲清洁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份额上升4个百分点,达到55%,而北美清洁能源则上升6个百分点,达到46%。
约12家财力雄厚的慈善机构今天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投资4.5亿美元,协助各国采取全国行动来降低甲烷排放。甲烷是第2大温室气体,现已成为全球气候谈判的新焦点。 美国、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和中国今天也准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上宣布筹集更多资金来解决甲烷问题,各国也正进一步采取遏止排放的新计划。
世界各国政府两年前在英国格拉斯哥(Glasgow)的COP26气候峰会上同意逐步取消「低效」化石燃料补贴以应对暖化,然而当前主要国家对化石燃料的补贴却不减反增。月底将在杜拜登场的COP28气候大会,欧盟国家将力求落实COP26的相关协议,推动2030年底前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但目前不清楚这项提案能获多少支持。况且因俄乌战争引发能源安全疑虑,欧盟各国自身也属增加化石燃料补贴国家之林。
欧洲气候监控机构今天表示,上个月是全球有纪录以来最热的10月,并由于今年有多个月分出现异常高温,今年「几乎确定」将成为12万5000年来最热的一年。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副主任勃吉斯(Samantha Burgess)说:「10月以摄氏0.4度之多打破纪录,这是很大的差距。」她称今年10月出现「非常极端」的异常气温。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