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商会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尽管美中关系紧张和中国监管问题仍是在华美国企业面对的突出挑战,但一半美国企业仍将中国列为全球首选或前三位投资目的地,三成对美中关系改善乐观。相比于去年对中国的投资意向大幅下滑,今年情况略有改善,有50%的受访美国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首选或前三位投资目的地,比2022年上升了五个百分点。大多数受访企业仍将保持在中国的布局,77%企业表示目前没有将生产或采购业务迁出中国的计划。
英国将加紧设计数字英镑,政府和中央银行预计将把隐私安全放在首位。英国央行预计在2025年至2026年决定是否建立数字英镑,并且须获得议会的批准。央行说,数字英镑可能是必要的,它能跟上支付创新的步伐,提供一种由国家发行的可在线使用的货币形式。
全球吹起去美元化的浪潮,根据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的观点,美国联准会(Fed)在推动去美元化趋势方面,负有一定的责任。 使用人民币的全球支付结算则几乎翻了1倍,从2023年初的1.91%,上升到同年11月的4.61%。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目前全球约有一半的双边跨境贸易和投资交易都以人民币结算,这降低了中国受美国金融制裁的脆弱性。
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美国股市市值目前比中国大陆和香港股市市值的总和还高出38万亿美元,创下新纪录。 报道称,与2021年2月的峰值相比,中国股市市值损失超过6.3万亿美元。同期,美国股市上涨了约5.3 万亿美元。 不过,鉴于中国股市目前估值便宜,也有一些投资者看到了技术性反弹的潜力。
桥水基金在华业务规模在过去一年增长了一倍,进一步巩固了桥水作为中国最大外国对冲基金的地位。在最新一轮融资中,桥水基金管理的资产预计将接近400亿元人民币,而2023年初为200亿元。目前,大多数外国基金管理公司在中国的资产规模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官方期望有关各方恢复和保障红海水域航道安全,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畅通和国际贸易正常秩序,并誓言将及时为外贸企业提供支持帮助。红海是通往苏伊士运河的门户,对全球贸易至关重要。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爆发战争后,哈马斯盟友胡塞武装频频袭击红海船只,影响海运安全。美国总统拜登说,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行动将会继续,尽管他承认打击行动尚未制止胡塞武装对红海船只的袭扰。
在全球最大几个市场,交易员终于听进了央行的警告,下调对今年大幅降息的押注。在英国宣布通胀出现近一年来的首次加速后,周三市场重估了利率路径。英国数据发布几分钟后,市场将今年降息预期次数从上个月预计的6次下调至四次。
国际银行巨擘花旗集团(Citi Group)报告了第4季度18亿美元亏损,并表示预计将进一步减少员工数量,执行长弗雷泽(Jane Fraser)形容2024年将会是该行的「关键一年」并在宣布将裁员2万人。
德国慕尼黑再保险集团(Munich Re)本周二(9)表示,去年因土耳其和叙利亚地震、美国各地的风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导致,全球保险损失估计为950亿美元虽然较前一年下降,但仍高于长期平均水平,其他包含未受保险的自然灾害在内,2023年全球的总损失为2500亿美元高于10年和30年的趋势。
尽管经济放缓和交易匮乏给一些华尔街和欧洲银行带来压力,跨国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瑞士银行集团(UBS Group)称,仍致力于扩大在中国的财富和资产管理业务。去年3月,瑞信陷入信任风波面临破产,在瑞士政府干预下,瑞银同意紧急接管瑞信,并于同年6月完成对瑞信的收购。这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界规模最大的一次合并。
在亚洲市场经历了不算顺风顺水的一年后,该地区顶尖的基金经理们正在遭到重创的中国股票中淘金,同时对热门的人工智能(AI)主题有所选择。不过,中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印度、台湾选举可能造成的波动性上升,让投资环境变得棘手。2024年第一周,MSCI亚太指数跌了约2%。
中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工作于1月1日正式启动,此次普查承载着摸清中国经济家底、反映高质量发展进展的重要任务,为制定实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统计信息支撑。与以往相比,此次经济普查最大的变化在于新增了对「三新」经济的普查内容,并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
据法国广播电台援引慕尼黑《墨丘利报》等媒体报导,根据一项惊人的预测,未来15年内,英国将取代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中国2037年将有条件地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时间稍晚于之前的预期,部分原因是中国零新冠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加大,以及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加剧。
韩国将2024年1月1日起试点实施数码游牧签证制度,旨在吸引全球范围内以远程方式工作的外企高收入群体。此外,申请者还必须满足年收入达到韩国前一年度国民总收入(GNI,以2022年为准424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万元)两倍以上、加入医疗和本国护送保障额超过1亿韩元的个人医保等条件,门槛相对较高。
港股今年前11个月日均成交仅1056亿元,按年下跌逾1成半,香港券商经营环境持续困难。港媒报导,继2022年47家本地证券商停止营业,打破历年纪录后,2023年至今已有32家券商停止营业。业界指出,过去3年,已有逾100家券商停止营业,持牌经纪行数目减至555家,反映传统经营模式困难。
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简称CEBR)预测,从现在到2038年,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速1.6%至1.8%,助力英国保住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地位。而且,英国与德国的差距将缩小,英国领先于法国的优势将扩大。另外,CEBR预计中国将在2037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而发展中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将推动全球GDP翻一番。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