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全球近三分之一(31%)、约18亿的成年人,未能在2022年达到建议的体育锻炼水平。这将增加人们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 这项由世界卫生组织研究人员与学术同行共同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个数字比2010年增加了五个百分点;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预计到2030年,缺乏运动的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到35%,目前世界距离实现到2030年减少运动不足的全球目标还很遥远。
人们时常争论一天中最佳运动的时间,有人认为是早上空气好又精神佳,很适合运动,也有人支持晚上运动,认为这样能够让晚上更容易入睡。最近有项西班牙的研究发现,在晚上6点运动(跑步、骑自行车或其他活动)的人比早上运动的人血糖更低,而且晚上运动似乎对久坐的肥胖成年人,更有正面的影响。
美军在多年的海外作战中证实,因爆炸造成的冲击波、摔倒,以及各种战场混乱都可能造成不易查觉的脑震荡与慢性脑部损伤,而且它对士兵的健康损害也不可小看,若不及时救治,很可能造成帕金森症、脑部萎缩等严重问题。那么如何及时了解士兵的情况?一种新的测试仪器即将在未来几个月拨付美军,它仅需一滴血,就可在15分钟内得知士兵的脑部是否有受损。
新的新冠变种病毒正在世界各地传播,美国当局担心当地入夏后病例可能再激增。美国境内今年3月首次发现新冠新毒株KP.2,两个月后已成为在当地传播的主要毒株。虽然许多传染病专家预计入院人数不会激增,但他们警告,新毒株可能在美国引发新一波的夏季感染潮。
世界卫生组织17日发布新版《2024年细菌类重点病原体目录》,其中包括15种抗药性细菌,依重要性分为关键、高度和中度三类。该目录旨在为开发新型治疗方法以阻止抗微生物药物抗药性传播提供参考。新版目录删除2017年版包含的5种病原体与抗生素组合,并增加4种新组合。
气候变迁可能对脑部疾病患者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15日发布研究显示,极端高温等环境因素会影响失智症、癫痫和忧郁症等疾病的患病率,还会增加因这些疾病而入院、残疾甚至死亡的风险。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可能会因美国一项修订版法案草案而获得八年时间的缓冲期。这项法案势必会打乱全球医药供应链。 该草案将为药明康德等法案点名的公司提供数年时间,重整业务以降低财务影响。新版草案还点名同属“药明系”的药明生物。两者共同为全球多数大型制药公司和业内数十家规模较小的创新企业提供研究和生产支持。
据法治日报报道,由于工作强度大、收入低待遇差等问题影响,目前中国的护士缺口接近400万人。 职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困扰着中国护士群体,导致队伍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护士数量缺口巨大。
韩国疾病管理厅1日发布,从当天起,韩国新冠疫情危机预警级别由「警戒」下调至「关注」,医院级医疗机构的强制口罩令随之解除。韩国传染病危机预警级别分为「严重·警戒·注意·关注」四级,韩国政府去年6月将新冠危机预警级别从「严重」下调至「警戒」。
据报欧盟将对中国医疗器材采购启动调查,以消除对中国政府偏袒国内供应商的担忧。消息传出后,中国A股医疗器械板块星期二(16日)集体走低。 这也将是欧盟首次调用国际采购工具(IPI)展开调查;如IPI调查启动,欧方需在九个月内结束。倘若证实了欧盟对医疗器械领域的相关担忧,欧方可采取措施限制中方参加相关招标。
世界卫生组织援引英国《柳叶刀·神经学》杂志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示,2021年全球超过三分之一人口,即超过30亿人受到神经系统疾病影响。导致健康损失的十大神经系统疾病是偏头痛、中风、婴儿脑损伤、痴呆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神经损伤)、脑膜炎、癫痫、早产儿神经系统并发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神经系统癌症。
人类寿命长短,除了先天条件无法控制,生活层面的保健维护也能产生重要作用。美国一名脑部医学专家说,日常生活只要落实五大要点就有助于延年益寿,影响力甚至超过遗传因素,就算是在遗传方面有可能罹患阿兹海默症的人,也能藉由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不治之症」到来的时机延后好些年。
每日科学(ScitechDaily)报导,在以往,我们没思考过这问题,临床医生也觉得并不重要。但是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OHSU)的研究人员,测量了947名在疫情早期接种了两剂COVID-19疫苗的人,血液中的抗体反应,其中一部分人注射在同一支手;但另一群人注射在另一支手。
瑞典哥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Gothenburg)日前宣布,用血液检测阿兹海默症,准确率达97%,和透过腰椎穿刺等现行临床方式一样有效,而且能在症状出现前10至15年提前得知是否有患病风险,被该研究团队誉为将对阿兹海默症检测造成「革命性变革」。 一般诊断是否有阿兹海默症时,除了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外,临床主要倚靠腰椎穿刺及「类淀粉斑块正子断层造影」(Amyloid PET),腰椎穿刺后可能会出现几天头痛、腰痛等副作用,民众不见得愿意尝试。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