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3年船舶产品出口金额达3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 分析显示,去年中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去年12月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
红海危机持续两月半扰乱全球货物运输,导致中国到欧洲的集装箱海运费上涨多达三四倍。去年逐步走出俄乌战争阴霾的中欧班列,据报本月仓位提前爆满。业者透露,中欧班列在红海危机爆发后持续走俏,货运需求翻倍,但还未达到一仓难求。
据法国广播电台引述美国《华盛顿邮报》27日报导,美国前总统唐川普正在权衡,如果再次当选,是否对中国发动新一轮重大经济攻击。该报引述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曾与顾问私下讨论过,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统一征收60%关税的可能性。华邮认为,这不仅肯定会激怒中国政府,也被广泛认为有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
数据显示,从英国价格压力上升到德国和法国交货时间延长,红海航运受阻,在欧洲三大经济体引发了供应链逆风。其他PMI报告显示,中东地缘政治动荡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德国私营部门活动连续七个月收缩,制造业投入成本的下降速度为九个月来最慢。法国的交付时间触及一年来最差表现。
稳住外贸成为中国拚经济的重要一环。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兆元(人民币,下同),增长15.6%。其中,出口1.83兆元,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增长3.9%。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既满足了境内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又助力中国产品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动能。
上海航运交易所星期五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2239.61点,较上期上涨1.5%。红海地区紧张局势对该航线运输市场的影响逐渐消退,即期市场订舱价格继续回落。 报告指出,波斯湾航线,运输需求缺乏进一步增长的动力,供求关系有所转弱。此外,红海地区紧张局势对该航线运输市场的影响逐渐消退,即期市场订舱价格继续回落。
中国各大外贸城市陆续公布2023年成绩单。从已揭露的信息来看,上海将稳居进出口总值第一,深圳则继续拿下出口31连冠。据深圳海关发布消息指出,2023年深圳进出口达到3.87兆元(人民币,下同),年增率5.9%、规模创历史新高,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其中出口2.46兆元、年增12.5%,规模连续31年居首。尤其深圳占广东省外贸总值的46.6%,拉动全省外贸2.6个百分点。
中美经济关系紧张,使全球贸易情况正在发生调整,美国财经媒体报导,根据上周五公布的数据,去年东盟十国购买了5240亿美元的商品,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出口国。 此外,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后,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也推动中、俄两国贸易往来增加,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中俄贸易总额2181.76亿美元、年增26.7%,中国对俄出口金额达1003.36亿美元、年增50.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人工智能(AI)将影响发达经济体60%的就业岗位,全球则有近40%的职位受到冲击。这显示AI对发达经济体构成的风险比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国家来得更大。 发达经济体约60%的就业机会可能受到AI的影响,高于新兴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
中国去年12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滑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也同比下滑2.7%,显示中国经济复苏难以摆脱通缩压力。 同比降幅收窄,但已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全年CPI则同比上涨0.2%,低于官方设定的全年增长3%目标。
美国之音引述路透10日公布的一项专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的出口在去年最后一个月可能连续第2个月出现改善。这是全球贸易开始回升的又一个迹象。接受这次专家调查的32名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是:去年12月,中国大陆的出口同比增幅为1.7%,11月的增幅为0.5%。连续6个月的下降走势宣告结束。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跨境电商在已经成熟的海外电商市场中有所突破。跟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跨境电商出口1.3兆元人民币,增长17.7%。data.ai数据显示,在2023年11月iOS全球购物类App渗透率排行中,SHEIN、Temu、速卖通AliExpress分别占据第2、第3和第4名,仅次于亚马逊。
在新订单增长的带动下,去年12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升至近五个月来最高。 服务业PMI分项数据显示,企业经营活动与新接业务量皆有实质性增长,当月服务业新订单整体增速可观,创下6月以来最高纪录,许多企业反映顾客数量和顾客消费皆有增加。
泰国首相社德他宣布,泰国和中国将从今年3月起落实永久互免签安排。泰国政府去年9月决定对中国游客实施为期五个月的免签政策,持续至2024年2月29日,以加速复苏旅游业。中国今年元旦假期国内旅游复苏力道强劲,国内旅游出游量同比暴增155%,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200%。
生活成本危机让许多人连填饱肚子都有问题,但数据显示,包括美国科技亿万富翁和俄罗斯寡头等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在2023年大多变得更加富有。 根据彭博社整理的追踪全球500名亿万富翁财富的每日数据,马斯克以2350亿美元的预估净资产位居榜首,是全球首富。
未来几年印度是否成为与中国匹敌的超大型制造业中心,主要问题是印度能以多快速度建成所需的基础设施,从而真正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外媒报导说,虽然最近有取得进展的迹象,但印度政府有限的财政空间可能意味着还需采取更多措施来吸引私营部门参与投资者基础建设投资。
2023年最大且最常见的误判之一是押注疫情后中国经济重新开放的荣景,高盛全球货币、利率和新兴市场策略主管表示,他从中吸取了两大教训。 今年年初,高盛等华尔街银行不谋而合,将2023年情势大好的希望寄讬在中国的复苏上,Kinger Lau等策略师预计,中国股市将上涨15%。人们预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反弹下,其他资产也有望一荣俱荣,帮助全球新兴市场迎来辉煌的一年。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