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印度是否成为与中国匹敌的超大型制造业中心,主要问题是印度能以多快速度建成所需的基础设施,从而真正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外媒报导说,虽然最近有取得进展的迹象,但印度政府有限的财政空间可能意味着还需采取更多措施来吸引私营部门参与投资者基础建设投资。
《华尔街日报》指出,在遭遇了数十年的失败之后,印度正在经历一场由苹果公司(Apple)及其众多台湾供应商引领的制造业复兴。以2018年3月结束的财政年度为例,当时印度是智慧手机进口国,进口额超过20亿美元;但到上个财年,印度已成为智慧手机净出口国,出口额110亿美元。而出口的智慧手机有约一半是苹果产品。
苹果公司虽已在印度开疆辟土,但仍有些制造商对以印度为中心的「中国+1」供应链战略持观望态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基础设施薄弱,例如:道路坑坑洼洼、火车事故频发,这些问题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印度积极推出的由政府资助的基础设施升级计划或许能缓解部分忧虑,不过,私营部门最终还是要参与进来,因为印度政府债务已经相当高了。
报导说,印度的国家基础设施规划(National Infrastructure Pipeline)打算在2020至2025财年期间投入111兆印度卢比(约合1.33兆美元)用于基础设施资本支出,其中能源、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和铁路占该规划项目的大部分。
据投资银行麦格理提供的信息,印度国家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是2002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水准的6倍,货运列车的平均速度在过去2年中提高了50%以上,港口的船舶等待时间自2015年以来减少了80%。其他数据则显示,印度的公路网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约40%,达到630万公里,在全球排名第3。
印度政府很清楚,改善落后基础设施对吸引外资投入新兴制造业至关重要。据世界银行数据,去年制造业仅占印度GDP的13%,而中国为28%。麦格理指出,印度物流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18%至20%,而在中国仅为8%至10%。
报导说,印度正在借鉴中国的基建模式,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Bernstein的数据,中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GDP之比率在2009年达到45%的峰值,印度目前约为30%。
此外,虽然印度可能希望进一步追加对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但恐怕很难达到中国的水准。印度的公共债务与GDP之比约为85%,在新兴经济体中仅次于巴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警告说,印度的政府债务与GDP之比在中期内可能会超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