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今天(2月1日)起对南韩生效。商务部表示,RCEP将进一步深化包括中韩在内的亚太产业链供应链关系,有助于发挥各国优势和产业互补性,深化高端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提升区域内国家贸易投资合作水平。
刚进入2022年,一连串信息纷至沓来,许多直接间接跟亚欧经贸一体化的大形势有关,这在近年来主要由美国主导的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显得尤其弥足珍贵,同时也将更有利于在美中全球大博弈中强化中方的气势。
国际护理协会(ICN)表示,COVID-19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掀起一波波感染潮,促使富裕国家不断向全球较贫困地区的护理人员招手,加剧那些地区的护理劳动力短缺问题。
日本财务省20日公布12月进出口,因为在物价持续上升的同时,供应链瓶颈问题在去年底出现减缓,让以日圆计算的金额均创新高,反映通膨压力在增加。 12月出口年增17.5%至7兆8814亿日圆,超过市场预估的年增16%,但低于11月的年增20.5%。
美国两大电讯商周三(1月19日)启用5G网络前夕,多家航空公司因担心飞行安全受影响,纷纷宣布调整或取消赴美航班。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此前警告,5G服务可能对敏感的飞机仪器如无线电高度计产生干扰,严重影响低能见度下的飞航安全,波音777将是最先受到影响的机型之一。
新冠疫情前年初暴发时,各国陆续封锁边界,生产全球80%医用口罩和防护装备的亚洲国家无法发货,导致这类关键物资出现严重短缺。美国一些医疗集团于是开始斥资在国内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等,或是与美国生产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希望掌控关键医疗用品的供应链。
全球经济逐渐从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复苏,但过程中带来的强劲需求,以及物价急剧波动,导致全球通货膨胀率不断飙升,其中,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因人力短缺和供应紧缩等原因,出现历史性的长期高通胀,成为全球经济的一大风险。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14日举行2021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据统计,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兆人民币,比2020年增长21.4%。以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规模达到了6.05兆美元,首次突破6兆美元关口。 2021年,中国外贸经营主体活力继续增强,有力支撑了外贸稳增长。全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了56.7万家,增加了3.6万家。其中,民营企业保持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进出口19兆元(人民币,下同),增长26.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8.6%
受访业者预计,春节期间因就地过年等因素,CPI或将持续回落;3月份之后将出现反弹,全年通胀可能在2%至3%,不存在通胀压力。受猪肉价格大幅下滑,以及中国政府对大宗商品进行保障供应和稳定物价,去年12月中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重回“1”时代。
国务院办公厅11日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指出当前大陆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将扩大开放做好跨周期调节,助企纾困尤其是中小微外贸企业,努力保订单、稳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提出如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增设电商综合试验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15条政策。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