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2022年,一连串信息纷至沓来,许多直接间接跟亚欧经贸一体化的大形势有关,这在近年来主要由美国主导的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显得尤其弥足珍贵,同时也将更有利于在美中全球大博弈中强化中方的气势。
首先,当然是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定RCEP自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个由亚细安十国加上中、日、韩、澳、新共15国,人口规模超过20亿,GDP达全球三分之一的经贸整合区运作之后,必将通过各种途径与效应促进所有成员国的经济红利:一,在RCEP所有范围内将进行所有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升效率;二,区内所有成员之间的交叉贸易将大幅增长;三,由于市场容量扩增,将创造新投资新就业机会,尤其是来自区外的投资难以抗拒全球最大市场而会大幅增长。
其次,泛亚铁路网的第一段中老铁路于2021年12月正式通车,预期将对老挝这个全球最贫困地区的经济产生强大拉动效果,从而对东南亚区域内仍在观望的国家产生示范与刺激作用,加速推动最终从昆明经曼谷及吉隆坡到新加坡的泛亚铁路网的建设。与此同时,2011年正式开通的“中欧班列”,当年才17列,去年已超过1.5万列,来自全国的货物集中到几个城市后,分别从东北、内蒙及新疆五个口岸出发运抵全欧几乎所有国家;时间相当于海运的三分之一,运费相当于空运的五分之一。
再其次,中国大陆央行发行的数位人民币经长期研究及试点之后,决定在2月北京冬奥会上正式向国际推出。海外游客将被允许无需开办当地银行帐户而直接使用数位人民币,也会向外国运动员免费发放数位人民币可穿戴钱包,微信支付也将上架;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大陆已建议一些美国公司,要求他们在冬奥开幕前安装一个系统,允许消费者用数位人民币支付其产品。
第四,1月中旬,中东四个海湾国家加上伊朗和土耳其的外长分批连袂访华。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决定加速推动并完成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建立中海自由贸易区。至于伊朗,更早在2021年3月与中国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内容包括中国将在25年内对伊朗投资4000亿美元;中伊两国也将在银行、电信、港口、铁路及北斗导航系统等领域进行合作。
100多年前的1902年,英国战略学家麦金德在其发表的文章《历史的地理枢纽》中首次提出一个由亚、欧、非共同组成的“世界岛”的概念,并预言铁路的出现将彻底颠覆这个世界岛上万千年以来的空间概念,即当亚欧大陆被密集的铁路网覆盖时,再也不会存在地理上的自然障碍。麦金德提出这个概念后,世界岛其实并未引起世人太多的注意,一直到进入新世纪后,各种条件与形势的变化,才让这个尘封已久的预言,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大陆则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直接间接、主动被动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008年,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铁行驶于北京天津之间,此后十几年中国大陆已是世界高铁王国,中国大陆的铁路技术与标准预期将因中欧班列及泛亚铁路网覆盖全欧亚大陆。2013年,习近平向世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原本抽象的概念近十年来,因各种条件的逐渐成熟而变得实在,且远景值得高度期待。
这些条件除了铁路网之外还包括了各种规模的框架,如RCEP、中海、中伊、中俄、中欧等各种自贸区与投资协定;当然也不可忽略数位人民币未来能起到的作用。
纯就地理板块来看,印度恐怕是最后一块拼图了。印度与欧洲有些类似,均受美国影响,是以它们的选择相当程度上就取决于美中大博弈的形势了。无论如何,在亚欧大棋盘上美国可以落子的空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