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内

用「日本式衰退」类比中国 许维鸿驳:张冠李戴、贩卖焦虑

来源:中国时报2023-08-01 20:22395

18SZ图片处理

关注日本经济的话题在中国网络上一直很活跃:日本股市比美国股市更值得投资?日本经济真的复苏了?日本从「失去的三十年」走出来了?中国会不会陷入「日本式衰退」?长期观察研究日本经济的甬兴证券副总裁许维鸿今天在《环球时报》撰文称,用「日本式衰退」类比中国是在张冠李戴、贩卖焦虑。

文章称,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处东北亚经济圈,过去40多年互动频繁、双边贸易量巨大;这一轮关注日本的「网络流量」,从本质上说,更是中国社会当下「财富焦虑」的集中体现:无论是过去20年房地产周期迅速积累起的财富,还是疫情后逆势增长的出口贸易顺差,企业家们聚焦于中国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老百姓则更多考虑个人财富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时代擅长贩卖焦虑的一些「网红」,忙不迭炮制出所谓日本式「资产负债表衰退」之类貌似专业的言论,在哗众取宠的同时也在贩卖焦虑。

18SZ图片处理

许维鸿近日走访了东京,近距离观察日本,切身体会到日本文化近千年来持续学习中国,秉承儒家、禅宗、理学、心学等文化脉络,辅以兰学等西方近现代科学和文化,加上二战后被美国长期殖民等因素,因此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和多面性。他认为,这也让所谓的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言论,在大陆国内颇能鱼目混珠。

文章称,为此,很多中国经济学家都从专业角度撰文批驳。其实,对于稍微熟悉经济学、投资学的读者,只要摆出日本经济的三张基础资产负债表——政府、企业、居民——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18SZ图片处理

文章称,稍微查阅一下历史数据就知道,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三张负债表并不存在名义数据上的缩水,日本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更是小幅稳步增长,这和美国以次贷危机为代表的「破坏式重建」衰退是完全不一样的。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经济大衰退,就像短时间大涨大落的海啸,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衰退,则宛如温水煮青蛙。

文章称,国情不同、经济表征不同、经济周期的特征当然不同。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我们确应细心品味。在中国颇具名气的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创作于20多年前,它描述了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被遗忘在乡野那些曾经金碧辉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这是日本文艺的反思。无独有偶,在中国热映的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也在用文艺作品反映东北三省的过去、让年轻人鼓起勇气展望未来。中日文化的异曲同工由此可见一斑。

18SZ图片处理

文章称,但是,用日本的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模拟中国经济,显然就是张冠李戴了。每一个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如果徜徉于日本各个城市,恐怕还能感受到《千与千寻》的意境:市中心是陈旧的基础设施和商业中心,它们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少带有岁月的痕迹,反衬出新世纪以来日本基建缺乏新的投资。这就是日本所谓「失去的三十年」、看不到未来的「低欲望社会」。

文章称,中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首先,中国的城镇化远没有结束,青山绿水的中西部纵深空间巨大。诚然,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及其郊区确实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随之带动的几个现代化城市带初具国际水准;但是,中国还有几百个城市、上千个县域经济的城乡一体化、上万个乡镇的基础设施民生投资没有完成,加上中国科技能力突飞猛进,互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清洁能源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场景,都给了中国地域纵深、人口合理化分布、差异化民生福利远超日本的投资潜质。中国并不缺少投资领域,需要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捋顺投资主体、产权关系、区域的差异化民生治理,通过改革提升各级政府的投资效率,让更多新技术可以有机地融入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中。

18SZ图片处理

文章称,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正在走上快车道。中国之前受益于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政策,进出口贸易总额和贸易顺差又上台阶,央行外汇储备和民间财富进一步殷实,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后盾。更重要的是,留学归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储备可观;「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已经能在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领域与欧美发达国家展开正面竞争,等等。反观日本,它的高新技术产业与美国的硬碰硬缺乏独立自主的「大国底气」,疫情后出现的贸易逆差,对日本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文章称,为此,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科技-产业-金融」的发展理念,称得上是一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大道。展望未来,中国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通过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的持续投入,形成不断进步的现代化产业,投资空间巨大,怎么可能陷入「日本式衰退」?

打赏

上一条:中国两家跨境电商Temu与希音 在美国边抢市场边打官司

下一条: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时隔两月再降至荣枯线下

  • 0人打赏
    纠错
关闭
同类资讯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
Boo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