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推出19项措施扩大服务消费,包括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等。措施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消息称,日前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出,缩减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负面清单,取消不得用于购买非自用住宅性质房产限制。《通知》优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具体包括优化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允许银行在统筹便利化服务和风险防范前提下,依据客户合规经营情况和风险等级等自行决定便利化业务事后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率。
中国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低于上月同比增长5.7%,也不及路透社预测的5.7%。从环比看,中国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7%。中国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总体继续收窄。
在近期A股涨势不减趋势下,外资机构摩根士丹利(大摩)最新研报显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升至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准,在近期与该行交流的投资者中,更有超过9成明确表示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敞口。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说,「尽管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兴趣高涨,但他们重返中国的步伐才刚刚开始。」
中国宣布将延长对加拿大进口油菜籽的反倾销调查期限,至明年3月,意在缓解因渥太华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所引发、持续一年的贸易争端。作为全球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国,加拿大2024年向中国出口近50亿加元的油菜籽产品,其中约八成为籽粒。若高额关税持续不变,加拿大对华籽粒出口几乎将被全面切断。
中国将从9月15日起对持俄罗斯普通护照的公民试行一年免签政策。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赴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截至7月17日,中国已与29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对46个国家单方面免签。
今年1—7月,中国与其他成员国货物贸易額达2931.8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2024年,进出口总额达3.65万亿元,是上合组织成立之初的36倍之多。经贸往来要繁荣,物畅其流是支撑。近年来,由铁路、公路、航空构成的跨境物流体系搭建起中国与上合成员国互联互通的经贸热线。
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主任张宝峰25日在国新办记者会上响应有关「十四五」期间全国口岸建设情况时表示,整体建设呈现三大特点,包含口岸布局持续优化让「东中西协同、海陆空联动」格局日趋完善,以及智慧口岸建设加速推进、口岸通行能力不断提升如陆路口岸增长超过19%等。
全球化日益深入,要素流通网络的构建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深圳通过构建海陆空铁一体联动的枢纽体系,已经构建了一个高效、智能、绿色的全球要素流通网络,成为全球供应链和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星期五发布的数据,上个月,中国国内银行代客户向境外净汇出资金583亿美元,用于证券投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这是自201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单月资金外流。资本外流加剧的部分原因在于大陆投资者今年大举买入香港股票,以及7月“南向债券通”项目的扩容,允许更多境外债务投资。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存款数据中看到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为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准,较上年同期多增加达到1.39万亿元。根据券商中国报导,由于投资者的银证转帐等行为会引发非银存款的增长,历史上的几次股市上涨时期非银存款也大幅增加,导致这一数据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美国投行花旗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的稳健表现将使决策者专注于市场更为关心的经济名义成长,认为官方接下来将有更多增量政策发布,预计更侧重于需求侧及「反内卷」等方向,看好中国经济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夏天,更研判中美关税的尾部风险(极端风险)在未来3个月内基本消除。
中国海关总署星期四(8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前七个月的货物贸易保持向上向好势头,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对亚细安(中国称东盟)、欧盟、非洲、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9.4%、3.9%、17.2%、16.3%。
受强劲需求带动,中国7月份标准普尔全球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增速达14个月新高。 这一数据与中国官方7月31日的数字截然不同。中国国家统计局当天在官网星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非制造业PMI(包括服务业和建筑业)则从6月的50.5降至50.1,是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