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机制造企业中国商用飞机(COMAC)将加速扩大国产民航机业务,在拓展中小型飞机的同时,还将推进开发大型客机,加强面向中国和亚洲各航空公司推销。日媒报导称,中国商飞将力争成为欧洲空中客车和美国波音之后的全球第3位商用飞机公司,但是目前面临技术方面等的课题也很多。
《日经中文网》指出,今年1月1日,中国商飞的C919启动上海─香港航线,这也是C919首次在中国大陆以外进行商业运营。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之一的中国东方航空原则上从同一天开始每天运作。香港政府官员指出,C919进入香港这个国际航空枢纽具有历史性突破的意义。
报导说,中国商飞除了C919外,还推出小型飞机C909。此外,还在开发大型飞机「C929」,2024年11月,C929的首批购买者确定为中国国际航空,但这款飞机开始运作的时间等尚未确定。民用航空专家林智杰指出,中国商飞尝试通过打造一系列产品来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
中国商飞公司表示,中国的客机保有量到2043年将达到10061架,增至2023年的2.4倍,超过欧洲(9725架)和北美(9400架)。除中国之外的亚太地区也将增至2.8倍的9738架。中国的申万宏源证券指出,十年后国内航空公司将迎来从旧机型到新机型的更换高峰,C919的量产有望迅速填补市场的供需缺口。
去年10月中国商飞在新加坡开设基地作为亚太地区事务所,还在香港开设客户服务基地。马来西亚的廉价航空公司、旗下拥有亚洲航空的Capital A的首席执行官费南德兹(Tony Fernandes)表示,「从中国商飞采购也是一种选择」,中国商飞的存在感逐渐提高。
报导说,波音和空中客车近年也遭遇逆风。波音2024年1月发生质量问题,员工罢工更造成进一步打击,飞机的生产和开发陷入停滞。在新冠疫情之后,空中客车在引擎采购等方面也遇到困难,生产速度正在放缓。中国商飞的目标是抓住欧美巨头陷入困境的机会扩大市场份额,但前路并不平坦。
目前阻碍海外扩张的是航空当局对飞机安全性进行认证的型号合格证。C909和C919只取得了中国的型号合格证,飞往其他国家需要获得美国和欧洲当局的认证。即使在东南亚,参考欧美认证的情况也很多。日本专家认为,欧美当局向中国商飞的飞机发放型号合格证的门坎依然很高。
此外,构建供应链也是挑战。C919倡导零部件国产化,机头、机身和机翼的零部件等由中国国内企业生产,引擎则采用由美国通用电气(GE)和法国企业的合资公司CFM INTERNATIONAL生产的产品。
据媒体报导指出,中国商飞的零部件国产化率预计达到6成左右。在欧美加强限制的风险升高的情况下,中国商飞能在多大程度上迅速提高国产化率是扩大业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