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星期一公布的报告表示,面对中国,法国经济展现脆弱性,尤其战略产业有供应链断裂的风险。总统马克龙之前下令研究「经济安全」,调查特定外国势力在法国的科技掠夺和渗透,剑指中国。中国商品逐渐取代「法国制造」。根据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局(INSEE)今天发布的报告,「法国制造」在国民每日生活消费所占的比例自1960年代起大幅减少,而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则日渐增加。
曾精准预测2007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知名经济学家希夫(Peter Schiff)近期针对美国经济前景发表看法,他警告,目前的情况与2008年间相似,正面临一场巨大的经济与金融危机冲击,且升息无法阻挡通膨上涨,阿根廷的现在就是美国的未来。
斯洛伐克宣布将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但会继续提供人道援助。毗邻乌克兰的斯洛伐克9月30日举行大选,亲俄罗斯的前总理菲佐领导的方向党胜出。菲佐在竞选期间已表明要结束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此前斯洛伐克政府曾向乌克兰运送了包括战斗机、S-300防空系统、战车和排雷车等军事装备。
美国汽车工会星期三(10月25日)晚间与福特公司(Ford)达成临时协议,是底特律汽车制造业「三巨头」41天来遭遇罢工的一大突破,总统拜登也对这份「历史性」临时协议表达肯定。联合汽车工会(United Auto Workers)表示,这项协议包含钟点工加薪25%。协议仍须经基层员工投票通过。
总部位于巴黎的独立税务研究机构欧盟税务观察站(EU tax Observatory)星期一(10月23日)发布《2024年全球逃税报告》称,这笔钱仅相当于全球2700名亿万富翁近13万亿美元财富的2%。
数以千计民众今天在德国柏林和英国伦敦参加守夜活动,表达拒绝反犹太主义立场和支持以色列。与此同时,法国巴黎和其他欧洲城韍也有数千位挺巴勒斯坦示威者,要求停止战火、对遭到围困的加沙地带民众进行救济。聚集柏林勃兰登堡大门(Brandenburg Gate)的人士中有些带着以色列国旗,或是上头有遭到巴勒斯坦武装团体哈玛斯(Hamas)挟为人质部分民众照片的海报。
韩国经济持续低迷,投资与消费等呈现萎缩。韩媒指出,日益严重的少子化问题恐加重经济危机。有专家提出警告,如果不积极抢救生育率,10年内韩国经济萎缩问题将面临失控。少子化是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而生育率在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成员初中持续垫底的韩国,已经出现了相关的经济苦果。
澳大利亚政府今天表示,经过国家安全风险审查后,已经做出决定,不会取消中国岚桥集团租用达尔文港99年的租约。审查报告认定,监管体制「坚实」,「足以」对包括港口在内关键基础设施可能的风险持续进行监督,并无必要改变或取消租约。
全球三大国际信评机构之一的惠誉(Fitch Ratings)在8月突调降美国信用评级,从AAA下调一级至AA+,当月,中国连续5个月减持美债,持仓规模降至2009年以来新低,而美国最大海外债主的日本,则连续三个月逆势增持。整体而言,在美国前8大海外债主中,在8月有6个国家和地区选择增持,包括日本、英国、卢森堡、开曼群岛、加拿大和爱尔兰;至于比利与中国一样,当月站在减持行列。
美国经济在高利率压抑下展现韧性,9月民间消费持续畅旺。但疫情期间累积的超额储蓄渐减,愈来愈多民众举债消费且拖欠还款,经济隐忧在景气看似热络时逐一浮现。 美股涨跌互见,道琼工业指数终场小涨13.11点或0.04%,标准普尔500指数及科技股为主的那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下跌0.01%、0.25%。美国10年期公债价格下跌、殖利率登上4.846%,创2007年7月以来最高收盘水准。
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爆发战争全球瞩目,不仅可能引爆中东地区大规模冲突,还对世界权力平衡产生影响。外媒引述专家分析称,中东这场战争将使得美国和欧洲的资源被挤占,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压力将缓解,中国亦将获得新机遇。
在以哈冲突持续之际,中国外交部说,中国和以色列之间的商业航班仍在运行,并建议当地中国公民搭乘商业航班尽快回国。以色列军队派地面部队进入加沙地带作战已箭在弦上。美方官员与分析师们认为,密集的建筑丛林、地雷、地道乃至大量平民混杂的地狱般作战环境,将严格考验以军。
根据一项对低开发票和绕道贸易的研究,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依赖下降程度低于官方数据显示水平。 美国官方数据显示的比例下降,部分原因是中国商品改道东南亚和其他第三国,以及美国进口商为减少关税影响而低开发票。 这份报告凸显美国对中国经济「去风险」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亚细安在人工智能监管上将更为亲商,有别于欧盟倡议、根据严格框架在全球采取统一规则的方针。 亚细安目前正在起草人工智能道德与治理指导文件,并将草案发给了包括Meta、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谷歌等科技公司收集反馈。亚细安吁请科技公司将各国的文化差异纳入考量,在风险分类上也不要设定“不可接受”的级别。企业也应设立人工智能风险评估架构和人工智能治理培训,但相关细节可由企业和各地监管单位决定。
尽管人们早就习惯了中东战乱不断,但此次战事的激烈程度还是令人震惊的。毕竟长期处于败弱状态的巴勒斯坦能够在短时间内发动千枚火箭弹相继发射的袭击并不容易,以色列对此次袭击事前毫不知情在双方交战历史上也非常罕见。是什么让哈马斯能够做出如此大手笔的袭击,是什么蒙蔽了以色列的耳目,这次以巴冲突会有什么结果,会像以往一样无疾而终吗?
据报道,欧盟正想方设法,希望尽快与美国拜登政府将谈判中的双边协议签订,以防万一明年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重新入主白宫之后,协议谈判横生枝节。 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委员会官员上周对欧盟成员国的高级贸易官员说,他们有必要让欧美之间的协议谈判“免受特朗普影响”,这意味着必须尽速与拜登政府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否则一旦特朗普政府上台执政,谈判工作恐将变得更加困难。
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玛斯突袭以色列,造成严重死伤,以色利也有所响应,轰炸加沙地带,双方冲突已经升级成战争,市场关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油价已经因此事跳涨5%,若冲突时间拉长、范围扩大,恐会让全球经济蒙上一层阴影。正当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遏制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引发的物价飙升越来越有信心之际,中东再掀战火可能带来新的通胀趋势,也对经济信心造成打击。
近几年,美国推动新中东战略,积极斡旋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逊尼派龙头沙特与以色列也在改善关系,眼看以沙建交似乎就要水到渠成,巴勒斯坦问题被边缘化。但就在此刻,巴人激进组织“哈玛斯”(Hamas,伊斯兰抵抗运动)7日大胆奇袭以色列,令以巴局势急转直下,显然有意借此夺回话语权,阻挠美以沙结盟。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