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宣布,全球规模最大的绿氢项目已正式开工,该项目将利用鄂尔多斯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直接制氢,这种利用可再生能源制造出来的氢气因完全无碳排放,因此被称为「绿氢」。内蒙的绿氢项目完成后,年制绿氢3万吨、绿氧24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3万吨。
为缓解俄罗斯减供威胁,欧洲去年高价进口大量天然气现货,虽因为异常温暖的冬天,成功度过能源危机,但如今能源价格已经大幅下滑,这些天然气库存的交易都呈现亏损,进而损害欧洲经济,而为此买单的可能是欧洲纳税人。 欧洲基准合约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今年迄今已经跌约28%,来到每兆瓦时53欧元,较去年8月每兆瓦时349欧元的历史新高低85%。
联合国(UN)秘书长古特雷斯今天警告,全球变暖可能迫使低洼社区民众放弃家园,出现「大规模」的出走潮。他呼吁预先落实法律框架,尤其是针对难民。古特雷斯表示,「目前的法律制度必须看到未来,并因应现有构架的不足」,包括国际难民法。
国际能源总署(IEA)执行董事比罗尔(Fatih Birol)5日表示,随着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需求复苏,石油生产国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其产量政策。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液化天然气买家,中国的需求已成为2023年全球油气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因为投资者押注北京去年12月解除新冠限制后的复苏速度。
根据星期一发布的一项研究,地球内核已经停止与地球其他部分同向旋转,甚至可能正在往相反方向旋转。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宋晓东和特聘副研究员杨翼撰写的报告,称地表以下约5000公里处为这个“行星中的行星”,可以独立旋转,因为它漂浮于液态的金属外核中。
自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仰赖石油与天然气进口的国家更忧心受制于出口国,然而少有人注意到绿能技术供应链已悄悄集中于中国之手,垄断程度更甚油汽大国的化石燃料。 国际能源总署(IEA)上周发布的数据显示,世界制作锂电池所需的钴有95%是中国提炼,电动车所需电池有75%是中国制造,而像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太阳能光伏模块7成是中国产制,凸显迈向再生能源所需的全球供应链高度集中于中国的程度。
西班牙能源巨头伊比德罗拉(Iberdrola)公司执行董事长戈兰说,欧洲很“幸运”,这回冬天气候暖和,减少了燃料需求,不过欧洲能源危机还未到尽头。他说:“只要能源市场继续过度依赖化石燃料,并受到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它们将是脆弱的,我们不可以为能源危机已经结束。”
根据今天刊登的一项研究,尽管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自家科学家早在1970年代晚期就曾准确预测化石燃料助长全球暖化,这家美国石油巨擘仍公开淡化气候变迁影响。 埃克森美孚发言人史皮特勒(Todd Spitler)说,公司对气候科学的理解与更广泛的科学界一起发展,在气候科学领域40年的研究产生超过150篇论文,包括50份经同侪审查的刊文。
新创核能设计公司「霍尔泰克国际」(Holtec International)刚刚发明一种多级压缩机(multi-stage compressors),能够调节来自SMR-160小型模块式反应堆的蒸汽,应用到原本燃煤电厂锅炉的推动压力。这样将可使多数的燃煤发电厂直接转变成小型核电厂,达到迅速电力系统减碳的目的。该公司正在申请多级压缩机的专利。
美国众议院大比数通过禁止向中国出售战略储备原油的提案,不过预计提案将在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受阻。摘要显示,若能成法,提案将能禁止能源部从战略储备中向任何北京所有或控制的实体出售原油。它还要求,将释放的储备不能出口到中国作为销售条件。
多个国家和地区考虑或已实施中国大陆游客防疫限制措施,引发市场对原油需求的担忧,导致油价下滑。 2月交割的美国西德克萨斯中间基原油期货也下滑1.13美元,或1.4%,报每桶77.83美元。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达到每兆瓦时近350欧元。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12月19日—23日,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大幅下跌,一周累计下跌26.40%。俄罗斯输欧主要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9月底的爆炸事故尚未厘清,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也未放松,欧洲天然气价格却大幅下降,究竟发生了什么?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