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府日前发布文件指出,已下令允许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下属的TVEL燃料公司,未来3年向中国出口铀-235丰度不超过30.4%的新核燃料。同时,俄罗斯技术和出口管制局(FSTEC)应在2026年4月12日前向该公司发放出口核燃料的主要许可证。
欧洲能源危机随俄乌冲突而来,掀起全球液化天然气(LNG)热。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显示,去年全球LNG供应虽仅出现小幅增长,贸易额却达到历史最高。欧洲需求飚升成为主要推手,美国成为主要获益国。对于今年,IEA认为中国的LNG需求将成为关键。一旦中国需求增大,在欧洲失去俄罗斯输气管供应背景下,将加剧全球购气竞争、LNG价格势必再度上涨。
世界气象组织警告,今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并可能助长全球气温升高,或创下新高温记录。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说,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很可能导致全球变暖,达到新高峰,并有可能打破高温纪录。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次现象平均每两至七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
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国内太阳能设备生产,限制进口中国公司的太阳能组件,但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公司在美国太阳能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 引用光伏行业媒体PV Tech的数据报道,随着整体太阳能板销量激增,中资太阳能板制造商今年会在美国销售更多产品,市场份额将从去年的42%增加到45%,接近17吉瓦。
西班牙今年提前迎来热浪,部分地区本周气温将达到40摄氏度,预计其他部分西欧地区下个月天气也将异常温暖,干旱风险恐无缓解。 欧洲刚刚过去的冬季较为温和,减少了能源危机期间欧洲国家的天然气需求。然而,过于炎热的春夏两季可能会增加对冷气的需求。
由于全球气候暖化和厄尔尼诺现象预期即将回归,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在2023年或2024年创下新高纪录。厄尔尼诺现象也可能加剧各国已在经历的气候变化影响,包括严重热浪、干旱和野火。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往往会引起全球多个地区气候异常。
芬兰最大的欧基洛托核电厂3号机(Olkiluoto 3))将于本周日(16)开始正式运转,这座被延误多时的反应堆将增强该地区的能源安全性,该地区的能源供应曾遭到俄罗斯切断天然气和电力供应的打击。核能在欧洲仍然存在争议,主要是由于安全问题,OL3的启动消息正好与德国关闭其最后3个反应堆的时间相近,而瑞典、法国、英国等国则计划建设新的核电厂。
一份智库报告称,2022年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占世界电力的12%,创历史新高。总部设在英国的能源和气候研究小组Ember星期三(4月12日)发布年度全球电力回顾报告称,风能和太阳能的创纪录增长,促使2022年世界电力排放强度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
根据氢能基本战略的修改大纲,日本力争在2030年前后实现氢能源技术商业化,同时推高氢能源产量。目前,日本每年供应约200万吨氢,新目标是2040年将氢能源产量提高到1200万吨。
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主要油国今天出人意表宣布自5月起至年底每天共将减产115万桶原油,此举可能造成全球各地油价上涨,恐怕导致沙特对美国关系进一步紧绷。这是OPEC+自从去年10月宣布每天减产约200万桶以来最大幅度减产,物价飙涨在当时是即将举行的美国期中选举主要议题。拜登当时矢言,减产之举将会造成「后果」,美国民主党国会议员则呼吁冻结与沙特的合作。
今年初传出中方已下达通知允许4家国有企业可以进口澳大利亚煤炭,消息到最近才正式明朗化,持续了2年多的澳大利亚煤炭禁令终于解除。中方解除澳煤禁令的原因除了与澳大利亚新政府关系趋于缓和之外,用来取代澳煤的蒙古与俄罗斯煤炭也有一些因政治问题造成的麻烦,澳煤被禁后也找到新的买家,马上要转向大量供应中国也没那么容易。现在双方终于都体会到,因政治争端而进行贸易制裁真是一个毫无效果且自找麻烦的政策。
联合国发布报告称,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摄氏度,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030年至2035年间,全球升温幅度有50%的可能性突破1.5摄氏度。报告指出,确保所有人拥有宜居和可持续未来的机会之窗正在迅速关闭。人们在近10年内采取的措施,将对当前和数千年后的地球造成影响,尤其是荒漠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长期风险。
中国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也是风电成长最快的国家,其中大部份风力发电机都装设于西部与北部高原地区。目前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三峡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管理该风电场的三峡集团宣布,这座风电场到3月15日为止,累计发电量已突破1亿千瓦小时,比原先预订的「亿度电目标」提前2个月完成。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