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输往德国的天然气日渐减少,德国能源危机恐将加剧。德国总理朔尔茨与经济部长哈贝克星期天(8月21日)在柏林举行的政府开放日致辞时说,由于担心无法找到替代能源,政府考虑延长剩余三座核电站的使用寿命。
全球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欧盟今夏遭逢北半球多年来罕见的严重干旱,多条被视为地区经济命脉的主要河流水位降至历史新低,损害发电、农业、制造业及旅游业等,进一步打乱本受新冠疫情冲击的供应链,以及推高已受俄乌战争影响而飚升的能源和粮食价格,不但打击这三区经济,也给全球贸易体系带来更大压力。
气候变暖令欧洲遭遇异常高温,加速冰层融化,科学家担心宝贵的科学数据将逐渐永远消失。 根据国际阿尔卑斯山保护委员会的数据,过去120年里,欧洲最高山脉的温度上升了近2摄氏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而阿尔卑斯山脉约4000个冰川迅速消退是全球暖化的最鲜明标志之一。
欧洲能源供应吃紧,导致当地天然气价格比往年高出10倍。在能源通胀特别严重的德国,当地制造商面临能源成本高涨的问题,促使业者担心德国经济可能出现去工业化现象。有迹象显示,德国的工业地位已不如往日。和去年同期比较,德国今年上半年的化学品进口量增加了27%,但德国化学品6月份的产量则比去年12月少了8%。
国家科技部等9部门近日针对碳中和发表新的实施方案,预定于2030年前实现排碳高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将建立中央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机制,引导企业投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培育低碳科技企业。
根据《科学进展》期刊(Science Advances)星期三(8月10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科学家利用全球大气污染监测卫星Sentinel-5P采集的数据分析了印度城市新德里和孟买、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甲烷排放量。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SINAP) 已获生态环境部的批准,在甘肃武威的实验性钍燃枓熔盐反应炉在正式完成之后,可以启动实验。TMSR-LF1反应炉从2018年9月开始建造,原预计在2021年8月完成,但受限于疫情影响而延误,现在的完成时间表是2024年。
德国亨氏玻璃(Heinz-Glas)是世界最大的香水玻璃瓶制造商之一,400年来曾度过多次危机,仅上个世纪,便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制造玻璃时,要将沙子加热到高达摄氏1600度,而天然气是最常选用的能源。直到最近之前,大量俄罗斯天然气通过管线流向德国,从而维持较低的生产成本,亨氏玻璃年收入可达约3亿欧元。
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液化天然气和海运煤炭进口量位居全球前列,他们的供暖需求高峰期恰好与欧洲冬季重叠。如果他们今年迎来更寒冷的冬天,就可能引发更激烈的能源争夺战。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抨击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从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中牟取暴利,并呼吁各国政府向这些公司征收暴利税。古特雷斯星期三(8月3日)在联合国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应对小组第三次报告发布会上说:“油气公司从当前的能源危机中获得创纪录的利润,而最贫穷人群和社区及自然环境却付出沉重代价,这是不道德的。”
虽然目前仍处盛夏,但是欧洲已忧心今年冬季的能源,德国更是首当其冲,他们的天然气消耗量名列前矛,而如今供气不足的风险一直挥之不去。德国终于想到核电厂延役这个选项,而且很有急迫性,因为有1部反应炉将在今年底使用执照到期,要是什么都不做,在法律上就必停机,届时德国能源缺口必然扩大。
自60余年前开始纪录以来,阿尔卑斯山冰川的体积正以史上最快速度消融。透过测量冬季降雪量与夏季融冰量的差距,科学家即可计算出每年的冰川缩减体积。去年冬天,降雪量已较往年少;今年初夏,阿尔卑斯山又经历了两波凶猛热浪。本月的热浪甚至让位于瑞士山区的策马特村(Zermatt)气温飙升至接近摄氏30度。
格陵兰岛气温不断上升,导致当地冰山融化速度加快。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单是7月15日至17日期间,格陵兰岛每天融化的冰量达60亿吨,三天融冰量足以填满720万个奥运标准游泳池。
欧洲和美国今夏遭遇严重热浪侵袭,气温迭创新高。科学家指出,除了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导致气候变迁,北极暖化、喷射气流迁移、热穹现象也都是发生热浪主因。 科学家指出,燃烧化石燃料导致气候变迁,此一全球现象当然也是眼前热浪发生的原因之一。
欧洲原本担心的俄国断气事件没有发生,据管线营运商称,北溪1号(Nord Stream 1)天然气管道在经过10天的例行维修后,在星期四早上按计划重新供气。管线官员穆勒(Klaus Müller)表示,北溪1号正以大约30%的效率在供气,而且有持续提升。在北溪1号管线关闭期间,欧洲几乎是度日如年,很担心俄罗斯不恢复天然气供应,至少目前没有发生。
源自北非的热浪袭卷欧洲,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义大利、希腊等地气温飙至摄氏40度以上,多处森林野火难以扑灭,成千上万的民众被迫疏散。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表示,当前肆虐西欧的热浪只会变得更加频繁,并且至少持续到2060年代。全球面临极端气候威胁之际,美国总统拜登也在20日宣布新的应对措施。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知至少三个欧洲客户,它一个多月来的天然气供应受“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事件影响。欧洲市场担心,燃料短缺问题可能加剧。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