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德国为了弥补俄罗斯化石燃料供应减少,已决定重启燃煤电厂;然而今天发布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引发的后果,可能反而使得德国能源转型至绿能的速度加快。
得益于国际油价走高等因素,中国两大石油公司上半年业绩大涨。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达60%。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18%。
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两国对维持全球能源市场稳定的承诺。这份联合声明在美国总统拜登率领的代表团与沙特高级官员举行会谈后发布,沙特王储默罕默德也参加了会议。
2022年2月24日爆发的俄乌战事引发了一轮全球能源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能源领域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得全球能源供应趋紧,化石燃料价格迅速上涨。
随着俄石油在关键的中国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伊朗本已低廉的原油正被迫提供更多折扣。中国民营炼油厂是俄罗斯和伊朗原油的主要买家,他们需要便宜的石油供应来源。这些炼油厂与国营炼油厂不同,受到出口燃料相关规定的限制,主要是供应国内市场。
中国能源巨头中国石化说,在提高了一口页岩气井的产量后,该公司已落实万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阵地。 目前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建成一批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页岩气年产量超过200亿方,支撑中国成为北美之外首个实现页岩气规模化商业开发的国家。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联邦政府机构不能对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广泛设限,这大大削弱了拜登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权力。美国总统拜登誓言,行政当局将依照联邦法律,通过其他方法继续应对气候变化。
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剧了欧洲能源供应短缺,欧洲多国置过往减少碳排放的承诺于不顾,重启燃煤电厂,不仅打乱了欧洲能源转型的步伐,更影响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目标。这些国家声称,重启煤电是短期的应急之举,但从形势的后续发展来看,这种逆转恐怕不是三两年可以停止的,势必对全球减少碳排放的努力造成严重冲击。从欧洲政客和舆论的表现,还折射了欧美对气候变化事业的自私虚伪及双重标准。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25日宣布,国内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投产一周年后,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20亿立方米,累计外输凝析油超过20万立方米,成为中国「由海向陆」保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主力气田。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批评富裕国家在俄乌战争爆发后纷纷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进行新的投资,称由于化石燃料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类投资是“错误”的。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飙升已经推高了世界各地的能源费用。
印度尼西亚国会提出一项立法草案,准备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补贴,并在2045年前启用第一座核电站,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保障全国2.7亿人口获得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使印尼在2060年前实现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目标。
美国联邦气象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5月份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前工业化时代高出了50%,达到地球约400万年来不曾有过的水平。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周五发表的报告指出,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生产电力、运输交通、生产水泥,以及砍伐森林等造成了全球暖化,而这是导致二氧化碳浓度达新高的原因。
国家发改委网站今(1日)天发布消息指出,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近日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其中明确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 「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节能、减碳、替代能源己成为全球环保共识,但是仅仅抑制我们的碳排放已经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替代植物的角色,发明主动吸纳与清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才行。这项工作称为「碳捕集与碳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如何高效的捕捉二氧化碳是个必须研究的课题。日本东京都立大学(TMU)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化合物,号称是现行最高效的碳捕集工具,能够以99%的效率吸纳环境中99%的二氧化碳,而且速度是现有系统的两倍。
按照欧盟委员会的计划,欧盟应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乌克兰战争的爆发后,欧盟选择将对俄部分能源禁运作为制裁手段之一,更加大了能源转型的紧迫性。在各国加速寻找替代能源方案之时,专家称,由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供应链中的部分垄断地位,其它国家在大步迈向新能源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可能提高。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在《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的报告中说,去年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海洋酸化都创造了新纪录。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是在最新的联合国气候评估之后发布的。联合国在评估中警告,人类必须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将面临世界气候日益严重的灾难性变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在记者会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物价一直运行在总体合理区间,后期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要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