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仍处盛夏,但是欧洲已忧心今年冬季的能源,德国更是首当其冲,他们的天然气消耗量名列前矛,而如今供气不足的风险一直挥之不去。德国终于想到核电厂延役这个选项,而且很有急迫性,因为有1部反应炉将在今年底使用执照到期,要是什么都不做,在法律上就必停机,届时德国能源缺口必然扩大。
自60余年前开始纪录以来,阿尔卑斯山冰川的体积正以史上最快速度消融。透过测量冬季降雪量与夏季融冰量的差距,科学家即可计算出每年的冰川缩减体积。去年冬天,降雪量已较往年少;今年初夏,阿尔卑斯山又经历了两波凶猛热浪。本月的热浪甚至让位于瑞士山区的策马特村(Zermatt)气温飙升至接近摄氏30度。
格陵兰岛气温不断上升,导致当地冰山融化速度加快。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单是7月15日至17日期间,格陵兰岛每天融化的冰量达60亿吨,三天融冰量足以填满720万个奥运标准游泳池。
欧洲和美国今夏遭遇严重热浪侵袭,气温迭创新高。科学家指出,除了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导致气候变迁,北极暖化、喷射气流迁移、热穹现象也都是发生热浪主因。 科学家指出,燃烧化石燃料导致气候变迁,此一全球现象当然也是眼前热浪发生的原因之一。
欧洲原本担心的俄国断气事件没有发生,据管线营运商称,北溪1号(Nord Stream 1)天然气管道在经过10天的例行维修后,在星期四早上按计划重新供气。管线官员穆勒(Klaus Müller)表示,北溪1号正以大约30%的效率在供气,而且有持续提升。在北溪1号管线关闭期间,欧洲几乎是度日如年,很担心俄罗斯不恢复天然气供应,至少目前没有发生。
源自北非的热浪袭卷欧洲,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义大利、希腊等地气温飙至摄氏40度以上,多处森林野火难以扑灭,成千上万的民众被迫疏散。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表示,当前肆虐西欧的热浪只会变得更加频繁,并且至少持续到2060年代。全球面临极端气候威胁之际,美国总统拜登也在20日宣布新的应对措施。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知至少三个欧洲客户,它一个多月来的天然气供应受“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事件影响。欧洲市场担心,燃料短缺问题可能加剧。
尽管德国为了弥补俄罗斯化石燃料供应减少,已决定重启燃煤电厂;然而今天发布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引发的后果,可能反而使得德国能源转型至绿能的速度加快。
得益于国际油价走高等因素,中国两大石油公司上半年业绩大涨。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达60%。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18%。
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两国对维持全球能源市场稳定的承诺。这份联合声明在美国总统拜登率领的代表团与沙特高级官员举行会谈后发布,沙特王储默罕默德也参加了会议。
2022年2月24日爆发的俄乌战事引发了一轮全球能源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能源领域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得全球能源供应趋紧,化石燃料价格迅速上涨。
随着俄石油在关键的中国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伊朗本已低廉的原油正被迫提供更多折扣。中国民营炼油厂是俄罗斯和伊朗原油的主要买家,他们需要便宜的石油供应来源。这些炼油厂与国营炼油厂不同,受到出口燃料相关规定的限制,主要是供应国内市场。
中国能源巨头中国石化说,在提高了一口页岩气井的产量后,该公司已落实万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阵地。 目前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建成一批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页岩气年产量超过200亿方,支撑中国成为北美之外首个实现页岩气规模化商业开发的国家。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联邦政府机构不能对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广泛设限,这大大削弱了拜登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权力。美国总统拜登誓言,行政当局将依照联邦法律,通过其他方法继续应对气候变化。
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剧了欧洲能源供应短缺,欧洲多国置过往减少碳排放的承诺于不顾,重启燃煤电厂,不仅打乱了欧洲能源转型的步伐,更影响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目标。这些国家声称,重启煤电是短期的应急之举,但从形势的后续发展来看,这种逆转恐怕不是三两年可以停止的,势必对全球减少碳排放的努力造成严重冲击。从欧洲政客和舆论的表现,还折射了欧美对气候变化事业的自私虚伪及双重标准。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25日宣布,国内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投产一周年后,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20亿立方米,累计外输凝析油超过20万立方米,成为中国「由海向陆」保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主力气田。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批评富裕国家在俄乌战争爆发后纷纷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进行新的投资,称由于化石燃料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类投资是“错误”的。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飙升已经推高了世界各地的能源费用。
印度尼西亚国会提出一项立法草案,准备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补贴,并在2045年前启用第一座核电站,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保障全国2.7亿人口获得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使印尼在2060年前实现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目标。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