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储局据报正在进行原油储备释放工作,但拒绝对美国要求主要石油消费国考虑协调释放石油储备置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今年9月中国曾首次向一些国内炼油厂公开拍卖国家原油储备,以稳定能源价格。当时竞价交易了约738万桶储备原油,主要来自中东。
中美元首峰会「习拜会」16日针对经贸、能源等多项议题进行会谈。港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美方在会中向中方提出释放石油储备的要求,借此帮助稳定不断飙升的国际油价,这也是两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合作讨论的一环。
英国首相约翰逊说,《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已成功将气温升幅“调低”至“约2摄氏度”——仍未能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将升温限制在1.5至2.0摄氏度的承诺。但他坚称1.5摄氏度的目标“仍可实现”。
二十国集团(G20)罗马峰会31日落幕,会后发表联合宣言,敦促积极落实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摄氏1.5度内,但没有明确设定全球达到碳中和的时间表,仅模糊表示希望在本世纪中前后达标。东道主意大利总理德拉吉称峰会圆满成功,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瑞斯、美国总统拜登及英国首相强森则对峰会成果未达预期感到失望。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正式展开。会议前夕,各国领袖和媒体都广泛地表示这次大会比往年来得重要,尤其世界经历全球大疫症后比以往更意识到需要积极合作才能应对全球气候威胁。因此各国领袖都扬言需要采取更进攻的减排措施。
根据周二发布的最新《排放差距报告》年度报告,相较上一轮减排承诺,各国上报的更新版承诺仅会将原先预测的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5%,而如果这持续下去,到了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2.7摄氏度。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显示,尽管全球排放量因新冠疫情期间的封锁措施而暂时下降,但2020年的二氧化碳浓度仍达到百万分之413.2,是工业化前水平的149%;其增速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而且趋势还在持续。
世界气象组织的年度《亚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去年亚洲平均气温较1981年至2010年的年均水平高出1.39摄氏度。创纪录高温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并加剧粮食和饮水不安全、健康风险和环境退化等问题,亚洲所有地区都受到影响。
中国国家发改委继昨天发布消息称,本月5日以来,全国统调电厂供煤已连续20日大于耗煤,存煤水平快速提升,今天再发文称,正研究建立规范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引导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