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厚生劳动省23日公布一项追踪新冠确诊者康复后的健康状况,报告指出近1成的患者出院一年后依然存在后遗症,医学界将这种现象称作「新冠长期症状」(long covid),尤其又以疲劳或肌肉无力最常见,占参与调查受试者中7%。
新冠疫情大流行至今已超过2年,全球感染病例数刚突破5亿,死亡超过6百万人。这段期间病毒株也不断变异,各国也研发了多种疫苗,并开发多种治疗药物。一些曾经轰动一时或引发争议的药物引起全世界人的注意,媒体也跟着炒作,但随着相关研究推进,绝大多数都被放弃而销声匿迹。在医药界的努力下,能留下来的几乎都是眼前最佳选项,多数国家地区已经进口准备给患者使用的Paxlovid正是其中佼佼者。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顾问小组多名成员认为,多数50岁以下美国人无须现在就接种第四剂疫苗来预防新冠,他们建议这个年龄层的人等待接种下一代的新冠疫苗追加剂。
其中两款疫苗由国药集团旗下的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中国生物昨天在微信公众号发文说,该所下来将在已完成两剂或三剂新冠疫苗接种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中进行序贯免疫(即加强剂)临床研究,评价该两款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美国、英国、西班牙、爱尔兰近日报告在儿童群体中发现不明病因的肝炎病例。部分病例样本中检测到冠病病毒或腺病毒,但这些病毒在肝炎病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内瓦当地时间14日表示,新冠疫情距离成为地方性流行病还很远,仍有可能在世界各地引发大规模疫情。与此同时,美国辉瑞与德国生技公司BioNTech表示,专为5到11岁孩童接种的加强针(第三剂),旗下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苗第3剂在5到11岁健康孩童身上,对抗Omicron的中和抗体增加36倍。
世界卫生组织的紧急委员会一致同意,现在还不是降低对新冠疫情警惕的时候。全球的新冠确诊病例仍在快速攀升。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周三凌晨零时,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5亿起。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去年1月26日超过1亿起,同年8月4日超过2亿起,今年1月6日超过3亿起,2月8日超过4亿起。截至4月12日已破了5亿起。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说,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没有接种疫苗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危害非常大。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回答记者关于奥密克戎对老年人危害程度的问题时称,根据研究和监测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会导致重症,也会导致死亡。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近日发表一项重要研究,评估接种疫苗后对感染新冠病毒原始毒株、Delta、Omicron这3种毒株后的传染性差异。而其中最受瞩目、对台湾疫情也最有意义的是,接种2剂疫苗与3剂疫苗虽然面对Omicron会有相同的突破性感染风险,但是在发生突破感染后,接种3剂比接种2剂的活病毒载量会大幅减少达5倍之多。换言之,接种3剂疫苗的活病毒载量只有接种2剂的1/5,因此重症风险与再传染给周边接触者(家人、朋友与同事)的风险都会低5倍。
香港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刘宇隆提醒市民勿将新冠视为感冒,并称后遗症或几年后出现。他说,检视1100多名染疫儿童的个案后发现,一成半患者都曾出现抽筋症状,虽然大部分由发烧引起,但比例远高流感或副流感。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