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非洲区主管敦促非洲各国提高对COVID-19的筛检与接触史追踪,她并提出一份研究显示非洲大陆恐已有2/3的人确诊;公卫圈多认为不宜现在就把疫情当成流感。
英国一项针对已接种新冠疫苗者的研究发现,感染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后出现症状的时长,平均比德尔塔变异毒株要短两天。该项研究分析了英国新冠研究应用(ZOE COVID)所收集的相关数据,发现感染奥密克戎并出现症状的患者,需要入院治疗的概率比感染德尔塔的人要低25%。
开拓药业6日公布了新冠口服药「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非住院新冠患者三期临床试验的关键数据结果,结果表明,「普克鲁胺」可有效降低轻中症新冠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并改善相关症状。受此影响,开拓药业股价当天从13.9港元上涨到28.5港元,涨幅超过100%。
瑞典格拉斯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新冠感染者在得病后的六个月内患严重血栓的风险增加,即使是轻症病例也是如此。此前的研究表明,新冠会提高血栓的风险,但英国医学期刊(BMJ)周四(4月7日)发布的最新研究,确切表明这种威胁可持续多久。
苏州市疾控中心2日表示,该市发现奥密克戎Omicron的BA.1.1进化分支,在全球多个数据库中均未发现新冠病毒基因组高度同源序列。尽管需进一步分析比对,但仍引发关注。专家表示,多数分支会「自生自灭」,且未必会形成主流与更感染力和致病性的毒株,因此无须过度恐慌。
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疗效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会议认可。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的报告于3月31日在官网发布,来自WHO的6个区域21名国际专家参加评估会,会议报告指出,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降低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缩短病毒清除时间,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临床预后。
康希诺生物、石药集团以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三家公司近两日接连宣布旗下正在研制的新冠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三款疫苗中有两款是mRNA疫苗。目前,中国国内尚无mRNA技术路线的疫苗获批,走在最前面的是沃森生物和艾博生物合作的mRNA疫苗,目前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该疫苗还在进行第三针加强针相关研究。
中国首批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运抵后,已分别分发配送至吉林、上海、广东、福建、江西、山东、浙江和广西等至少八个省、区及直辖市救治临床一线。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每盒2300元(人民币)的价格采购了1000盒Paxlovid,并从3月24日开始对首批新冠患者开始用药,一个疗程为五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在中国最新一轮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多,这与奥密克戎变异株自身特点有关。 他呼吁积极重视无症状感染者,特别是年龄大、有基础病、体质弱、肥胖、有不良生活嗜好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是虽无症状,但一样有传染性;二是今天无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两三天就出现症状。因此宜采用“先症而治,截断病势”治疗策略,根据中医证候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核酸转阴。
来自香港大学和玛嘉烈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查看不同疫情时期的儿童住院状况时发现,与之前的几波疫情相比,奥密克戎与较多儿童住院、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更多儿童死亡有关联。
目前亚洲大约每两天就新增逾100万起新冠确诊病例。韩国单日通报病例为全球最多,每四起新病例有一起来自韩国。此外,今年以来,中国已通报超过4万5000起新病例,比去年全年多。
上海30日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吴银根表示,上海中医专家根据临床表现和救治经验,总结出新冠肺炎变异株感染病属湿毒疫,这是一种以湿和毒为最主要病因的疾病,用的方法是解热毒、化湿毒、祛瘀毒作为主要治疗的法则,在前一个阶段治疗当中发现用了中医中药以后,病人核酸转阴时间能缩短,症状控制时间例如发热比不用中药的也可以缩短,其他症状跟状态调整也比较好。
腾盛博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腾盛博药”)今天宣布,旗下控股公司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下称“腾盛华创”)与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药控股”)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公司长效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包括药品储备、渠道分销、区域准入、及其它创新业务合作。
全球新冠疫苗已从供应不足转为供过于求。虽然接种追加剂可能维持全球对新冠疫苗的需求,但类似去年大部分时间疫苗严重短缺的现象已经消退。这一趋势可能对辉瑞和阿斯利康等全球制药巨头的销售业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本土疫苗制造商带来新的问题。这些迟进场的制造商建立了庞大的产能来制造疫苗,如今却面对供应过剩。
香港第五波疫情感染人数太多,早已无法准确计算,最近行政长官和一些专家皆称,由于感染人数多于官方数字,实际死亡率应与官方公布不同,有专家认为只比流感死亡率略高,医管局更称,分析显示三至四成感染者死因与新冠病毒无直接关系。疫情大流行两年,如何评估感染人数、怎样点算死亡人数等,其实是相当复杂问题,专家之间有不同主张,各地政府做法也非全都一样,普遍共识是全球疫情数字遭低估多于高估,最近日本一项研究显示,Omicron(奥密克戎)死亡率至少是流感两倍多,最多甚至可能是10倍。
香港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新冠患者康复后在两至三个月内出先多种症状。其中患有干眼症的发生率较高,每五名康复者就有一人出现一种或以上与干眼症相关的症状,通常感到眼涩、痕痒、流泪、畏光或视力模糊。另外,研究发现患者感染时病毒量越高(即CT值数字低),康复后出现干眼症风险会越高。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