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增速比前一个月上升0.4个百分点,也是五个月来最快增速。1月CPI环比则涨0.7%。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5%;食品价格上涨1.3%,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价格上涨0.9%。
面对春节后的2025年经济,有媒体针对金融机构、企业首席经济学家进行22份宏观调查问卷后,有81.82%的受访者预测,2025年中国GDP增速将在4.5%至5%。同时有59.09%的受调查者认为,尽管2025年的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全年走势为「前高后低」,但质量将提高,更强调消费升级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转型路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奠定基础。
「新质生产力」被定义为,对传统生产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强调运用大数据、AI、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与高素质劳动力、现代金融等要素紧密结合,进而催生新产业、新技术与新业态。
中国初创公司深度求索发布一款价格低廉的大语言模型DeepSeek-R1,其性能比拟美国OpenAI开发的最新一代模型o1,但训练成本更低。美国CNBC报道称,这款模型的发布已在硅谷引起恐慌。由于美国出口管制限制中国企业采购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计算晶片,中国企业正着力于通过优化软件、算法等方式,以更加低的训练成本开发模型。目前越来越多迹象显示,中国企业已取得巨大突破。
国新办21日举行的「中国经济高品质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以来全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2025年信息通信业发展将实现三个升级,包含网络演进升级、融合应用升级与创新能力升级,同时还将用三年左右着力培育千件优质品牌,推动新能源汽车、智慧家电等产品下沉到乡镇和偏远农村。
深圳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进出口总值同比(下同)增长16.4%,增速分别较全国、广东全省快11.4个、6.6个百分点。进口、出口值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81万亿元,增长14.6%,连续32年居全国城市首位;进口1.69兆元,增长19.6%。
国家统计局星期五(1月17日)发布,2024年全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实现设定的“5%左右”增长目标。经济稳中有进,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
为帮助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强调,鼓励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精准对接海外客户资源;鼓励银行积极开展跨境融资产品创新,提升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准。
近年不少“港漂”赴港生活工作,当地一家组织星期二(1月14日)公布调查显示,逾80%受访者表示对香港前景看好或非常看好,但近50%人担心香港产业过于单一。香港立法会议员吴杰庄认为,港漂具有多元背景,可以协助香港产业多元化,当局应协助港漂创业以做到产业多元化。
中国2024年免签入境外国人高达2011.5万人次、同比暴涨112.3%。现已单方面对38个国家的公民实施免签政策,同时中国放宽了对过境旅客的入境规定。拟将继续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6.1亿人次,同比上升43.9%;其中,中国大陆居民2.91亿人次、港澳台居民2.54亿人次、外国人6488.2万人次,同比分别上升41.3%、38.8%、82.9%。
中国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13日在国新办记者上表示,2024年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年增率5%,包含外贸总量、增量、质量均实现增长。第四季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0,相比第三季上升0.1点,更指出第四季从反映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的综合经营指数与反映企业订单、生产、销售以及库存等方面供需的市场指数,都比第三季上升0.1点。如从行业看的话则以工业和社会服务业表现最好。
据《经济日报》报导,时值岁末年初,中国主要港口不断传来好消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创新高,绿色智慧转型步伐加快,功能布局不断完善……繁忙的港口生动展现出港口经济强劲的动能,更涌动着中国经济蓬勃活力。天津港集团近日发布消息,2024年货物吞吐量4.93亿吨,同比增长3%;集装箱吞吐量2328万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5%,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并用三年时间建设20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同时,各地积极行动,江苏提出加速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转型,四川将建设工业智能创新中心,推进「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今年中国春运期间,从总体规模看,据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从出行结构看,自驾出行将稳居主体地位,预计达到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从时空分布看,今年春节较往年偏早,春节前后将呈现学生、务工、探亲、旅游等四种客流叠加情况,集中度较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仍是客流主要集中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课题组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稳增长仍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预计经济增速目标将设定在5%左右。报告指出,实现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需要充分用足用好财政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力度,同是切实有效利用好创新政策工具,提振消费,稳住房地产市场,修复资产价格。
海关总署5日发布15项措施,要支持新时代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主要措施聚焦西部地区开放口岸建设,支持有需要且符合条件的地区口岸开放或扩大开放,打造智慧口岸;探索创新江海联运、铁海联运等便利化措施,支持多式联运高品质发展,以及支持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乌鲁木齐等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等。
据香港电台报导,渣打银行近日发布报告,将中国2024年第四季经济按年增长率预测上调至5.3%,全年增长率预测由4.8%上调至5%,达到中央定下的全年增长目标。 报告指出,12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新订单分项指数创8个月新高,显示需求回升。第四季制造业PMI平均值重返扩张水平,为2024年首季以来首次。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