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但是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可能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各设备间的电磁干扰也会造成信号被拦截、数据丢失等,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其正常运行。特别是随着物联网、自动驾驶、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体积越来越小、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要保证这些高度集成、高功率的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电磁干扰掩码至关重要。
由八月瓜创新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21世纪创新智库近日联合编制,并发布《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3》,选出全国科技创新企业500强、科技创新大学50强与研究机构50强。企业方面以华为、国家电网、珠海格力位列前三,且企业500强的专利授权量呈逐年上升态势,近三年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近8.4万件,对参与全球竞争起到带动引领作用。
上海市官方发布“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以沉浸式技术与Web3技术为两大主攻方向,提升“元宇宙”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方案要求,到2025年,前沿优势领域相关科学问题研究要取得重要突破,聚焦技术优势和必争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底层技术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以重点场景需求为牵引,加快“元宇宙”技术体系化突破。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之前发布报告称,中国在44项最关键和最新兴技术中,有多达37项「惊人领先于全球」,包括国防、太空、机器人、能源、环境、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ASPI报告称,在大多数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的高影响力研究中,通过建立「令人震惊的领先优势」,中国已为成为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超级大国奠定基础。
中国2023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27日下午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交易中心,举行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大会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报告期内,高校院所转化合同总金额约为1582亿元,同比增长约25%。
据中国工信部介绍,5G异网漫游是指,当所属电信商无5G网络覆盖时,使用者可接入其他电信商的5G网络,继续使用5G服务。换句话说,假设用户使用中国移动的手机卡,去了没有中国移动信号的地方,可以无缝切换使用其他电信商的信号,只要4家中至少有一家在当时有网络信号。
韩国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和全球电动车巨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上周在美国会晤,探讨合作研发半导体晶片事宜。根据韩联社援引策略分析与研究和市场的数据,全球汽车晶片市场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4000亿美元,并在2028年跃升至7000亿美元。
虽然受到西方国家抵制,中国的5G技术仍维持高速发展,据最近一份5G标准必要专利研究报告显示,今年5G标准必要专利排行榜仍由中国华为夺冠,知名智慧手机制造商小米也首次进入前10名。小米的晋升更让5G标准专利前10名内的中国企业达到5家,足足占据了半壁江山。
5月4日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获得成功,本次试验在猴脑内实现介入式脑机接口脑控机械臂,对推动脑科学领域研究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已跻身国际领先行列。此次试验由南开大学教授段峰团队牵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上海心玮医疗科技公司联合完成。试验是在前期介入式脑机接口动物(羊)试验基础上取得的进一步成果,实现了介入式脑电信号从被动采集到主动控制的技术飞跃,突破血管内脑电信号采集、介入式脑电信号识别等核心技术。
科学家今天宣布开发出首部行动列印机,能够打印出拇指指甲大小的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mRNA疫苗贴片,这款桌上型打印机有望替偏乡居民提供对抗病毒的免疫力。尽管这台疫苗3D列印机还需数年才有机会投入使用,也有许多问题仍待克服,但专家们依然乐见这项「令人兴奋」的新发明。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的材料计划(Materials Project)用电脑预测可改善设备,例如电池电极和催化剂的约15万种新材料。但是,全球使用者仅制作出其中一小部分,仍有数千种未被测试。
胡润研究院18日发布《2023全球独角兽榜》,列出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中国以316家独角兽企业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此外,前十名中,中国占有五席,字节跳动蝉联第一。总体来看,全球有1361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4.3兆美元,分布在48个国家,271座城市。美国以666家独角兽企业排名第一,中国以316家独角兽企业排名第二。
美国暴力升息对金融及经济的负面效应开始发威!硅谷银行(SVB)爆雷闪电破产,并波及两年期美债收益率累计下跌近两码,创2008年来最大跌幅。同时,市场担忧联准会对升息持更久和更高的立场所带来影响与是否因此改变、高利率推升融资成本和债券利率而诱发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对金融及经济体系运作的破坏力。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的南极内陆太赫兹天文试观测和通信收发等实验,在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完成。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太赫兹探测设备首次在南极内陆极端环境下成功运行。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