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和小米星期三宣布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包括5G在内的通信技术。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这份许可协议再次体现了行业对华为在通信标准领域所做贡献的认可,“也让我们得以加强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投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与北京清华大学马雄峰、复旦大学周游合作,使用光晶格中束缚的超冷原子,通过制备二维原子数组、产生原子比特纠缠对、连接纠缠对的分布扩展方式制备了多原子纠缠态,并通过显微学技术调控和观测了其纠缠性质,向制备和测控大规模中性原子纠缠态迈出重要一步。
美方正在研制的「下世代空优」(NGAD)隐形战机很可能是美国空军史上最复杂、风险最高的武器采购之一。美国6代战机料将装备尖端可变循环引擎(adaptive engine),还有自主忠诚无人僚机等。要是「下世代空优」战机表现像美国空军所希望的一样,或许能在可能爆发的中美战争中,证明它的重要性。
据中核集团微信公众号26日消息,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25日下午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是中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
ChatGPT诞生已9个多月,大模型在中国产学界最新进展如何?谈到大模型为何难以首先诞生在高等院校,24日举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青年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暨青年科学家论坛上,同济大学电脑系教授兼副主任何良华认为,学界很难出现ChatGPT这样的模型,主要是算力和数据的问题。
中美科技战持续升温之际,美国国务院称,正在寻求延长《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六个月,以便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加强该协定。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eement,STA)于1979年签署,是中美建交后首批政府间协定之一,涵盖包括环境和农业科学,以及物理和化学的基础研究的合作领域,为两国在过去40多年的学术和商业交流奠定基础。该协定每五年续签一次,按照现有的签署日期,将于今年8月27日到期。
在全球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的三大指标中,中国再次夺下三项指标冠军,连续两年科研论文位居世界第一。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在整体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分别排在前1%和前10%的论文篇数上超过了美国,这证明中国正逐步确立不必依赖欧美的独立研究体制。
在美国工作30多年的国际知名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家管坤良回到中国,并加入西湖大学任教。 管坤良是浙江桐乡人,1982年获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1年在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至2007年在密歇根大学任教,2007年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并于2013年至2023年受聘为该校杰出教授。
三家法人机构近日向路透透露,遭美国科技封锁而导致5G手机难产的中国手机大厂华为,计划改用中芯国际等本国生产芯片及自制芯片设计软件,在今年底前重新生产旗舰版5G手机,并在明年初上市。若此一消息为真,显示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制裁,反而促进中企更积极追求技术自主,并已取得一定进度。
科技创新水准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后劲,创新则离不开基础研究。中国日报网引述日本经济新闻网2日刊发文章称,近年来,中国研究人员从事开辟新领域的探索型研究,不断开创新的领域。而日本固守现有的研究领域,缺乏新开拓的姿态。 初步测算,2022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95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4%;占研发经费比重为6.32%,连续4年保持6%以上的水准。
被誉为下一代科技强大引擎的量子科技近几年来竞争益趋白热化,据韩媒发布量子信息技术的文章指出,目前在几个科技大国间量子科技不仅竞争激烈,投资规模也快速增加。不过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除横扫全球量子技术一半的专利之外,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规模上,中国也高居世界第一。
由中国科学家首次率先独立发现的全新高温超导体系,是人类目前发现的第二种液氮温区非常规超导材料,是基础研究领域「从0到1」的重要突破,将有望推动破解高温超导机理,使设计和预测高温超导材料成为可能,在信息技术、工业加工技术、超导电力、生物医学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于7月23日10时50分成功发射银河航天灵犀0 3星的技术验证卫星,它是中国首次使用厚度只有1mm的柔性太阳翼(太阳能板)卫星,将进行多项下一代低轨宽带卫星通信技术验证,这项柔性大阳翼技术未来将为巨型低轨通信星座的快速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费林加(Bernard Lucas Feringa)发现去年发表的论文说法有潜在问题,7月10日撤回该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研究分子马达的论文。分子马达是生物化学分子构建成的「发动机」。费林加合成出世界首个人工分子马达,被认为将「蒸汽机时代」带入到分子维度。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