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的装机规模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星期天(7月23日)在一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说,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装机规模快速增长,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新增总装机容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达到7842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7亿千瓦,成为中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
美国监管机构允许从中国进口一种抗癌药物,以获得额外供应。该机构已额外批准了齐鲁制药10个批次顺铂产品(一种关键的癌症化疗药物)的分销申请。当一种药品在美国出现短缺时,FDA通常会允许进口,进口对象为生产这种药物未经美国批准版本的公司。
典型的灵魂出窍或者出体经验。经帕尔维兹和他的团队研究后他们认为这跟病患大脑楔前叶(Precuneus)有关。因此当人们使用会影响楔前叶的K他命或其他药物时,大脑可能也会陷入类似的矛盾困境,或许不远的未来就可以使用适当电击楔前叶的治疗方式,来取代一些有副作用的药品,从而治疗忧郁症。
美国药剂商莫德纳(Moderna Inc)将推进为中国生产信使核糖核酸疫苗(mRNA vaccine)的工作,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背景之下,寻求在这个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立足。 莫德纳说,根据该协议生产的任何药品都将仅面向中国市场,不会出口;协议针对的是中国患者未获满足的需求。
中国基因科学家贺建奎,复出之后再次引发争议,他打算基因编辑胚胎,以杜绝失智症的罹患率。虽然立意良好,但是许多科学家认为,他没有从上一次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得到教训。德罗格表示,科学界反对他,不是只有伦理争议,而是我们根本不清楚基因的确切功能。基因的功能复杂又彼此看不出关连性;同样的,失智症的成因也并不清楚,也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用编辑基因来解决失智症,效果非常值得怀疑。我们甚致不能明确的说失智症与遗传有关。
一项今天公布的美国研究显示,筛检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呈阳性反应的患者,服用一种便宜的糖尿病药物,罹患长期COVID后遗症的风险降低了40%。此一研究涵盖美国1126名超重或肥胖的人,其中一半受试者在检测COVID-19呈阳性反应后数天内服用二甲双胍,另一半则服用安慰剂。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研究员设计出一种由氧化铁纳米酶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可实现快速、精准杀灭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效果。 据了解,一些纳米材料具有抗真菌作用,但相关技术的效率和准确性不足,因此控制感染的效果不理想,还容易导致真菌产生耐药性。
现代人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其中「高血脂」与血液中的胆固醇有关。高胆固醇是造成高血脂的主因之一,然而许多人若未到医疗院所抽血检查,根本不清楚自身胆固醇指数是高是低。一名英国心脏疾病专家说,有一个判断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观察自己的脚趾甲。
全球对新冠进行了三年多的抗争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意味着人类对这场大流行病的抗争取得重大进展。 世卫组织在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冠为“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的最高级别警戒,表示国际社会必须关注疫情造成的健康威胁,并加强疫苗和防治合作。此后,世卫组织每三个月开会评估疫情发展。
日本卫生部研究发现,接种新冠疫苗后,发烧和头痛等症状长期持续的人群当中,40多岁女性的就诊人数最多。 卫生部收到来自15家医疗机构128名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科室等就诊情况报告。其中,女性81人,约占六成。40多岁女性最多,有22人;其次是50多岁女性,有15人。就诊科室多为综合内科、急救科、脑神经内科等。
据英国《独立报》14日报引述专家说法报导,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新的亚变种Arcturus(XBB.1.16)使得印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确诊个案急增。印度14日确诊个案1万1109宗,按日增3279宗。印度为阻止情况恶化,推出新措施,包括恢复生产疫苗、重推「口罩令」以及医院举行演习。此外病毒已在多国出现,引起医学界注意。
新冠疫苗快速研发成功,促使制药商开始把mRNA技术用于其他疾病的疫苗研发。美国药厂莫德纳正在开发针对多种癌症肿瘤和其他疾病的疫苗,可能“五年内”会有成果。 这家制药商在全球暴发新冠疫情后,开发出广泛使用的新冠疫苗之一。如今它在开发针对多种癌症肿瘤的疫苗。
全球逐渐与新冠病毒共存,世界卫生组织调整了新冠疫苗接种建议,健康的儿童和青少年未必要接种疫苗,而一般成年人接种基础疫苗和一剂追加剂就已足够。世卫组织星期二发表声明说,世卫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3月20日至23日召开会议,修订新冠疫苗接种建议。此次修订考虑了主要变种毒株奥密克戎的冲击,以及人群感染病毒和接种疫苗后所形成的高免疫水平。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说,新冠大流行有望在今年内稳定下来,类似于流感威胁。 越来越有信心新冠大流行即将步入尾声,将能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瑞安也在记者会上说:“我认为,我们已接近可以把新冠视为季节性流感一样的疾病。”
新冠大流行满三周年之际,约200名国际政要、专家和学者星期六(3月11日)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各国加强合作,杜绝疫苗分配不平等。 这封公开信由非政府组织人民疫苗联盟(People's Vaccine Alliance)协调,签署人包括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宗教领袖、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以及一些现任和前任联合国机构负责人。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