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旅游大国泰国积极扩大铁路网,预计7月13日至14日试行泰国与老挝之间的跨境铁路。由于老挝与中国大陆之间的中老高铁已开通,泰老铁路试行意义重大,这代表从曼谷到北京的铁道旅行即将实现,势必为三国跨境旅游、货物运输带来新气象,串联起中国、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区域铁路网。
德国政府官员乐观地认为,完全可以透过与中国的直接谈判找到解决方案,并在关税生效前有达成协议的空间,而且德国这种想法在欧盟内部有足够的盟友支持。德国经济部长哈柏克(Robert Habeck)将于下周访问中国。德国表态,希望中国在进口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采取「认真的行动」,并希望未来几周的磋商能避免贸易冲突升级,德国交通部长则警告称这对德国可能是灾难性的。
英国《金融时报》星期三(6月12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欧盟委员会决定向中国电动车征收额外关税,尽管这项措施遭到德国的反对。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委员会将于12日通知汽车制造商,7月起将对中国进口电动车临时征收高达25%的额外关税。布鲁塞尔称,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受益于补贴,削弱了欧洲对手的竞争力。
土耳其将把所有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关税提高40%,以避免国家的经常账户余额出现更大赤字,并保护国内汽车制造业。土耳其曾在2023年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40%附加关税,以支持该国首款国产电动车TOGG。 随着欧盟准备针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Volvo)据报已开始将电动汽车生产业务从中国转移到比利时。
国新办7日举行「推动高品质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杨进指出,中国近半数中欧班列从内蒙古始发和通行。满洲里是中国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市是对蒙古国开放最大陆路口岸,透过一系列措施,全力保障中欧班列中蒙俄经济走廊通行顺畅。中国5月对俄罗斯的出口总额恢复增长。
中国5月份财新服务业景气度恢复至2023年8月以来的新高,表明服务业供需扩张势头的提速将给第二季度的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此前公布的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上升0.3个百分点至51.7。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景气双双改善的提振下,5月综合PMI上升1.3个百分点至54.1,创下一年来最快增速。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日援引最新贸易数据指出,中国已超越美国重新成为韩国商品最大出口目的地。5月贸易数据显示,当月韩对华出口額达113.8亿美元,创下2022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韩对美出口额为109.3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再度反超美国成为韩国商品最大出口目的地。
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失业率将为4.9%,低于2023年的5.0%。新版报告中下修国际劳工组织先前5.2%的预测。全球失业率下降趋势预计在2025年趋于平缓,往后长期维持于4.9%水准。报告也强调长期缺乏就业机会的现象,2024年「劳动缺口」(jobs-workers gap)估计达到4.02亿,其中包括1.83亿失业人口。
睽违4年半的中日韩领袖峰会26日在韩国首尔举行。而会前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和日本企业都把与韩国企业的合作放在首位,其中,中国企业的合作意愿显然更高,比例高达88%。以满分10分来计算,中国企业偏好与韩国企业合作的分数为7.1分,对日本企业则为6.5分。报导中分析,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与韩国相比,日本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与美国的关系更加密切。
随着美国越来越多地借鉴对华策略、动用贸易武器,世界三大经济体正在进入新的对抗阶段。这可能会令全球进一步分裂,对维持了数十年的自由市场正统观念构成挑战,也让欧洲面临重大抉择。31万亿美元的国际商业领域近年来经受住了一系列冲击,其中包括美中贸易战。这一次的关键在欧盟 —— 它一方面想要保住其自诩的多边规则捍卫者角色,另一方面又担心,在美国和中国实施扭曲市场的补贴和关税之际,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和数以百亿美元的投资会流失。
最近美国的经济日益紧缩,影响了数百万计美国人的生活。去年年底,美国家庭债务总额飚升至创纪录的17.5兆美元,通货膨胀席卷美国各地。而令人震惊的是,八成美国人如今发现,自己的现金储蓄比疫情爆发前减少了。 百万富翁的博拉诺斯(Craig Bolanos)与美国广播公司(ABC)讨论了一些如何每年节省数百美元的技巧。
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周访华期间,中俄签署了新的联合声明。与近年中俄签署的几份联合声明相比,新的联合声明显示中俄关系更加紧密,俄罗斯更加配合中国的战略需求,在经济、安全和政治等领域更加依赖中国。这份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称,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反对任何阻挠两国关系正常发展,干涉两国内部事务,限制两国经济、技术、国际空间的企图。
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徐青星期五(5月17日)说,近一周(5月6日至12日)中外航司共执行国际客运定期航班5493班(每个往返航班计为一班,下同),恢复至疫情前约73.1%。下一步将积极支持中外航空公司在中国国际航线上加大运力投入,完善国际航线网络,便利中外人员往来。
中国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第三个月上涨,同比涨幅扩大,但是工业品价格延续长期下跌趋势,显示中国消费需求有所改善的同时,提振经济仍面临挑战。不过4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仍然延续了从2022年底以来的跌势,同比下降2.5%。
俄乌战事爆发两年多,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早已对莫斯科展开经济制裁,今年二月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宣布,对俄罗斯再实施500项新制裁,矛头指向俄罗斯的战争机器,近100家企业或个人将受出口限制。然而,有经济学家指出,对俄经济制裁将引发国内的「严重」的通膨问题。
不受半导体产品出口限制措施影响,中国4月从荷兰进口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商品,同比增加逾三成。4月份来自荷兰的进口总额同比增加32%,至14亿美元。贸易细目要到本月晚些时候才公布,但其中很大部分可能来自荷兰公司阿斯麦出售的用于制造半导体的设备。
最近《全球财经》(Global Finance)杂志发表了一项数据,他们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毛額(GDP)、购买力平价(PPP)、该国的通膨状况、社会福利取得难易度、医疗保健的质量与能源、食品取得价格等综合指标,列出2024年前100个最富有国家与地区。前五名分别是,第一名卢森堡、第二名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名爱尔兰、第四名新加坡,以及第五名卡塔尔。
今年4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微降至52.5,显示服务业景气度维持扩张,但速度略有放缓。数据显示,服务业供需两旺,4月经营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持续高于临界点,其中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小幅上升,分别创2023年6月、7月来新高。
「今年,将是『它』的势力大幅改写全球版图的一年。我们,正处于一个进退维谷的窘境。」说话的是欧洲汽车研究权威机构波鸿研究中心主任、德国汽车教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 杜登霍夫口中的「它」是中国,这个原本被德国汽车业认为无足轻重的对手,在短短几年间脱胎换骨,让欧洲备感威胁。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