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正在从长期以来的业务立足点香港向中国大陆扩张,看好中国的富裕阶层,而无惧经济放缓担忧。这家拍卖行巨头今年将扩大上海代表处,并直接在中国大陆展开交易。虽然它早在1994年就这么做过,但由于香港的亚洲艺术中心地位,后来中国大陆的销售活动被并入香港举办。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中国外汇」2月27日消息,近期,有观点质疑2020年至2022年中国中国贸易投资顺差合计近1.9兆美元,但外汇储备、外汇存款等数据未获同步增长这一问题。厘清贸易投资顺差去向,需要从中国整体对外资金来源与运用角度观察,而不应简单地把贸易投资顺差对应于外汇储备、外汇存款等数据变化。
麦当劳今年1月底时表示去年他们在中国新开700间分店,今年打算再开900间,计划在中国增开新店数量居各国之冠,也比要在美国国内新开店数2倍还多。麦当劳财务长波登(Ian Borden)告诉投资人,纵因COVID-19防疫限制一度让他们在中国的业绩逐年下滑,增开新店计划仍要持续推动。
对于今年的各类消费支出品类做了划分,包括了餐饮、旅游、奢侈品、房地产、汽车等。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民以食为天,吃始终是刚需,与餐饮和食品相关的品类通常会占据最高的需求比例。
作为全球最大消费群的来源地,中国市场重新开放,再次把许多奢侈品牌股票带回舞台中央。欧洲的国际奢侈品股票在今年开年以来就已经上涨了15%,表现不但超越了欧洲股市的整体3%升幅,也轻松赢过美国股市上升9%的表现。在当前的高通胀环境中,奢侈品股更是处在一个很有利的位置。在通货膨胀开始蚕食许多公司的盈利率的当儿,这些奢侈品牌公司却可以轻松地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客户,而客户还乐得排队抢购。
英国规模最大的四天工作制试行计划在2022年6月至12月展开后,九成的英国公司过后没有恢复五天工作制,三分之一公司还准备永久实行四天工作制。这项试行计划共有61家机构的约2900名雇员参与,他们在四天里工作34个小时;工资不变。其中,56家公司(占92%)选择继续作此工作安排,其中18家是永久改为四天工作制。
美国政府对大陆发起一波波贸易战与科技战,近日拜登政府更考虑全面切断华为进口美国任何产品的管道。对此大陆官媒引用美学者看法,美国对大陆采取一系列措施,这种认为全球经济繁荣只是零和博弈的想法是错误的,大陆崛起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就要衰落。官媒最后向白宫喊话,美中勿「脱钩断链」,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应以深化合作、经济深度融合,可以从对方发展中获益。
「德国对中国贸易创历史新高」。德国《南德意志报》当地时间8日报导称,尽管存在对中过度依赖的政治警告,但德国与中国的贸易去年仍升至历史新高。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当日公布的数据,德中去年的商品贸易額约为2980亿欧元,比2021年增长约21%。中国也因此连续第七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交易伙伴。
随着中澳关系回暖,两国贸易正逐步恢复。目前有至少两艘载有澳洲煤炭的船只已抵达中国,七艘正在前往中国的途中。有迹象显示,两国的龙虾贸易也将重启。除了煤炭,有迹象显示澳洲与中国的龙虾贸易可能即将恢复。
据央视新闻报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2月6日)公布了1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结束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走势,较上月有所回升。专家表示,中国制造业加快回升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了主要力量。报导称,1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2%,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结束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走势。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结束连续下降走势,较上月出现上升,意味着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经济持续下探的趋势有所缓解。
华尔街投行高盛发表报告指出,中国较外界预期提早重新开放,经济增长势必加速,将温和提振全球经济增长,对通膨也会产生更温和增长的效益。若中国国内需求完全恢复,应可将今年全球GDP提升约1%,但相信进入2024年后影响程度会减弱。
中国商务部星期四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万4371亿元,同比增长14.2%;执行额1万6514亿元,增长10.3%。 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万3177亿元,执行额89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和4.1%。 从业务结构看,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新能源技术研发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29.1%、61.3%和49.2%。
俄罗斯政府当日公布了通过远东线路对华输送天然气的政府间协议草案,其中提到中俄两国鼓励在远东线路的天然气贸易中多使用本国货币。俄罗斯能源部和外交部此前已与中国有关部门展开谈判,待双方达成一致时将签署正式的政府间协定。该协定草案指出,签订这份协议是为加强中俄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并规定双方在「通过远东线路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合作中的基本条件,该线路涉及一段通过达利涅列琴斯克地区(俄罗斯联邦)的乌苏里江和虎林市(中国)的跨境路段。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