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获悉,2021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口岸的进出口值强劲增长32.1%,达1.59万亿元;自贸片区三大集装箱码头外贸集装箱总量达1202万标箱,同比增长8.2%,再创历史新高;区内海关注册企业达9809家,同比增长2.8%,前海的核心引擎功能进一步凸显。
据了解,深圳海关一直积极深度参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重点围绕通关便利和监管模式改革,累计推出64项自贸创新举措,其中31项被省级以上部门复制推广。去年8月,前海综保区二期实现封关运作,面积扩容了将近1倍,有效缓解跨境物流仓库不足的困境。
深圳海关在前海深入推进“空港+保税+会展”组合发展模式,支持宝安机场、海运港口、会展中心联动,不断增强内外循环链接功能,展品通关效率提高1倍以上;依托前海综保区政策优势,深化拓展“MCC前海”模式,推动大湾区机场群前海服务中心影响力再升级;创新实施“两步申报”“提前申报”“东西部港区一体化”“直提直装”等通关便利化措施,高效整合大湾区物流要素,在前海形成“海陆空铁”全路径立体物流。
深圳海关充分发挥深圳港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作用,不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拓点延线成网,打通深圳蛇口至佛山三水、珠海洪湾等13个珠江延线码头,打造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现代化港口群。
深圳海关持续增强前海世界贸易枢纽功能。支持妈湾港建成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实现直提直装直转常态化,通关查验和港口作业智能化,港口运作效率大幅提升,为企业节省查验等待时间至少8小时。发挥西部港区与前海综保区一体化联动优势,实现“港—区—仓—场”智能调拨、信息互联。
深圳海关聚焦监管制度创新,积极推动前海打造制度创新的策源地。通过创新“保税维修+物流分拨”监管模式,实现了前海、坪山两大综保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跨境电商是前海新业态的一块“金字招牌”,通过落地跨境电商全业态,助力中欧班列电商专列开行,打造免税品仓储分销中心,实现了跨境电商“购—展—售—退”全链条发展;同时积极试点“五位一体”模式,吸引免税运营巨头中免集团、深免集团“巡香而来”,以此为基地完成全球采购集货。通过“免税进口科研设备流动监管”,还推动了大湾区科创要素高效流动。
此外,深圳海关充分叠加分层查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对大宗粮食等货物进口业务即来即办,实现进口粮食通关“全提速”;积极运用前海综保区“五区叠加”政策优势,通过“区港联动”,将“粮仓”“粮港”优势相结合,高效盘活园区仓库资源,轻松实现大米“同仓共管”。
福田2021年GDP约5300亿,三大新引擎建设全速发力
1月21日,深圳市福田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江涛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福田发展稳中增进、进中提质的一年。面对世纪疫情冲击、外部环境考验,福田实现了多项成绩。GDP突破5000亿大关,“三大新引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GDP突破5000亿大关,税收连增300亿
经济发展再攀新高。过去一年,福田区创造了四个“历史新高”,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人均GDP突破5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约5300亿元,增长8.4%左右、连续第3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辖区税收完成1833亿元、较2020年连上三个百亿台阶。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区以深圳4%的面积产生近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和税收,获评“2021年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二。
2020年,福田为深圳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六连冠”贡献力量。作为全国首份聚焦区级文明城市建设的白皮书,福田区出台了全国首份区级文明城市建设白皮书,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建在公园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启用,全网刷屏的“莲花山”成为福田文化IP。此外,为方便满足群众运动健身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福田区推出文体场馆“一网统管、一键预约”平台,市民足不出户就可解决预订场馆、买门票等问题,该平台推出后就获得全市推广。
基本公共服务,是兜住民生底线、维护生活秩序的重要保障。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福田以推进国家级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为契机,不断为“首善之区 幸福福田”注入新内涵。作为国家首批、深圳唯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地区,过去一年多来,福田区秉承深圳中心区、首善之区的责任与担当,举全区之力推动综合试点改革项目落地见效,形成了“广覆盖、可持续、高质量、有特色”的福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路径,梳理145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主导、参与44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纳入省市地方标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以全省第一成绩通过中期评估。
河套入选“十四五”规划创新极点,20余个优质项目落地
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区战略平台能级跃升,福田区在坚决落实国家战略、城市使命,“三大新引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为国家“十四五”规划“两廊两点”架构体系的创新极点。市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的新机制高效运行,市区联动更加顺畅。此外,福田区加速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和基础设施“硬联通”,科研“政策包”及首批18个配套文件落地实施,合作区跨境专用口岸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
在持续供给优质科研、产业及配套服务空间的同时,福田区也在着力营造利于基础科学研究、科技产业创新的宽松环境,过去一年,福田区引进深港澳芯片联合研究院、华为数字能源研发中心等20余个优质项目,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器械大湾区分中心正式开展业务,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深圳基地顺利落地。关地一体政务大厅“e站通”投入使用,深港跨境车辆业务、商事登记等超过360个事项实现“一次办”。“一区两园”合作安排正式签订,内地首个深港联合办公场所投入使用,首批入驻香港高校4个科研项目、7家港澳知名仲裁机构,深港协同开发结出丰硕成果。
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开工建设,释放1.4平方公里连片土地
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破局成势。作为深圳金融核心区,福田前瞻布局绿色金融,全力推出香蜜湖“金融+”系列指数品牌,倾力打造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标杆,为贯彻落实“双碳”“双区”战略部署提供有力支撑。作为“双区”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深圳未来将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随着深圳国际交流中心项目一期、深圳金融文化中心开工建设,福田又引入了“总规划师+总建筑师”制度,改革开放展览馆、国际演艺中心的设计运营方案持续优化。此外,为推动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建设,福田区签署土地一揽子处置框架协议,释放1.4平方公里连片土地,香蜜湖度假村城市更新通过单元计划。
环中心公园一批城市更新项目施工,释放数百平米空间
环中心公园活力圈蓄力起航。去年,福田区完成环中心公园片区统筹规划编制,中心公园、笔架山公园总体规划进入报批阶段,中心公园生态修复与功能完善一期工程启动。
为进一步释放环中心公园活力城区未来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空间,华富北棚改项目基本完成拆除工作,华富村东西区、南华村棚改项目顺利开工,深科技城等10余个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实施,133万平方米产业空间、103万平方米宜居空间即将释放。集展厅、商务、政务接待于一体的“城市云客厅”正式启用,成为政企交流对话、展示城市形象的云端平台。
龙头企业加速集聚,金融产业全线发力
作为深圳的经济大区、人口大区、口岸大区,福田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首当其冲,过去一年福田区经济发展稳中竞进。其中,创新活力加速迸发,取得“十百千万”成绩,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增至33家,市级以上创新载体增至3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415家,有效发明专利数增至20908件。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批建设,西门子能源深圳创新中心正式运营,荣耀终端、华为数字能源、英飞凌半导体等龙头企业加速集聚,累计引进院士14人、海外高层次人才24人、孔雀团队10个。福田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验收。
优势产业全线发力。打造全市首栋创投专业楼宇“国际风投创投中心”,香蜜湖加速器助力4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创业板,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场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动形成“孵化器—加速器—投融资对接”全链条体系。引入广东省供应链金融创新合规实验室,建设首贷续贷服务中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首家外资控股券商在深分支机构落户福田,外资金融机构增至53家,占全市近六成。
社消零总量、进出口总额领跑全市,招商投资超880亿
作为商圈密度最高的行政区,福田区通过成立商圈联盟,推出系列活动刺激消费,互联网新零售企业加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2250亿元,总量连续17年领跑全市。福田保税区发展绩效蝉联全省第一,进出口总额预计超过7500亿元,连续22年领跑全市。
此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新举办营商环境云推介大会,迭代升级“1+9+N”产业资金、“福田英才荟”等政策体系,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7.8亿元、人才奖励资金8.8亿元,全球招商大会洽谈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超过880亿元。在全市率先打造信用审批示范大厅,率先做到7×24小时一次性自助领取营业执照和免费印章等证照物件。分级分类提供企业服务,累计上门服务联系企业超过1.1万家次,解决问题2855个。
新增学位9270座,筹集公共住房6152套
百姓最关心的民生事业,福田区坚持连续7年民生及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80%以上。首善教育量质齐升,全年完成23所新建及改扩建学校项目,新增学位9270座,成立荔园外国语、明德实验、福田区外国语3个教育集团,优质教育品牌持续擦亮。“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延时服务实现“五个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清零。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深圳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相继落户,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
健康福田持续引领。福田区每万人常住人口配备全科医生6.3名,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社康总数达100家,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覆盖率达87%。组织实施20件民生实事及1068件民生微实事,解决群众身边“烦心事”“揪心事”。提前完成住房新开工任务76.7万平方米,筹集公共住房6152套,供应3950套。
福田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塑造城市主客厅新形象。作为5G基站密度最大的城区,福田建成超过5700个5G基站、3400根多功能智能杆,全市率先实现城区5G连片规模组网。既要打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也要满足便民需求,目前,莲花山笔架山人行景观廊桥正式开通,新洲红树碧道示范段基本建成,安托山自然艺术公园开工建设,荣获5项4类深圳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
惠州去年GDP近5000亿 广东经济第五城地位更加稳固
虎年春节脚步渐近,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让惠州这座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再添“虎气”——惠州距“5000亿俱乐部”只有一步之遥。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惠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近5000亿元大关,达4977.36亿元,同比增长10.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迈向5000亿元,惠州作为继广深佛莞之后广东经济第五城的地位更加稳固。
岁末年初,大亚湾畔,热潮涌动。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总投资150亿元的恒力(惠州)PTA项目正加快建设……一批全球巨头正“重仓”布局惠州。
刚刚闭幕的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频频提及惠州,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恒力PTA、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太平岭核电等一批惠州大项目入列。这些在全国、全球领先的大项目,是惠州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底气所在。
站在5000亿元GDP的关口,惠州经济向上突围,实现“十四五”开门红,也为新一轮跨越发展夯实了基础。
这是制造业的本源回归。“2+1”产业集群发力,去年惠州规上工业增加值2082.3亿元,增长14.1%,万亿级产值挺起工业大市的脊梁。
这是投资带来的回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8%,工业投资增长50.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8.3%,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68.5%……“真金白银”投资布局,既利长远,又益当下。
这是园区建设的收获。“3+7”工业园区马力全开,打开了大平台承载大项目的新空间。两年来,惠州7个县区千亿级园区新签约项目212宗,新开工196宗,新投产93宗。
抢抓“双区”建设和深圳都市圈机遇,惠州如今已定下新目标,计划2026年GDP实现8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6万亿元,综合实力迈入国内一流、两大支柱产业跻身世界一流,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联动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竞争力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前列。
虎年展虎势,再向虎山行。2022年,惠州自我加压,挺向最难处,定下了GDP增长8.5%的预期目标。惠州还力推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加强与深圳全方位对接,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加快深莞惠一体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效协同发展,并实施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八大提升工程”。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惠州毗邻广深莞,区位交通优越,土地空间广阔,且石化和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领先。多个世界级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将成为惠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