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国跨国投资银行高盛公司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4国英文国名首字母创造金砖四国(BRIC)一词时,原意在将当时最有活力的四个新兴经济体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但这四个国家在自然条件与发展程度上差距甚大,并不具互补性,当时许多人并不看好。
成员扩容更具影响力
孰知20余年过去,金砖国家不但经济体量愈来愈大,随着新成员加入与国际格局的巨变,金砖国家已经成为足以改变世界秩序的巨大力量,特别在这次俄罗斯主办的年度峰会上,金砖国家所展现的企图心与影响力,更是深刻影响未来全球治理的议程与模式。
2023年金砖组织纳入沙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伊朗、埃塞俄比亚等国加入,今年峰会是第一次扩容后的峰会。金砖国家人口占全球近一半,GDP逾全球30%,贸易占全球1/5,经济总量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七国集团(G7)。金砖组织的意义远不只经济上的体量,更重要的是在全球治理上造成的变化。
金砖国家中除了俄罗斯,皆为发展中国家,但俄罗斯在二战后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并没有话语权,当金砖国家愈来愈清楚他们的实力与定位时,自然试图改变西方或北半球国家主导的全球体系。在金砖国家的扩容中,可以看出金砖国家与南方国家日益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使金砖组织深刻影响未来的全球治理体系。
这次峰会堪称盛况空前,30余国领袖或代表出席,并宣布13个金砖伙伴国,包括土耳其、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其中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是伊斯兰大国,土耳其更是北约成员国,金砖国家在文化与地缘政治上更具影响力。
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布列顿森林体系不满已久,金砖国家因此成立「新开发银行」强化内部金融合作。金砖国家希望将本国经济从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中解放出来,因为美元享有的特权不仅出现不公平的现象,美国利己的货币政策对许多国家经济带来负面冲击。俄乌战争爆发后,华盛顿将美元武器化的策略,让许多国家念兹在兹如何去美元化。
这次金砖峰会在去美元化问题上呈现保守的一面,并没有在统一货币上前进,但加强本币结算并宣示持续推进金砖之桥(BRICS Bridge)支付系统,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将持续推动粮食安全机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都有助于提高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的地位。
中国拥有更大话语权
这次峰会的另一个特殊之处,是选择在俄罗斯召开,这是2022年以来,俄罗斯所举办的最大型国际活动,象征西方对俄罗斯外交孤立的失败。但是就在会议召开之际,传出朝鲜派兵进入俄罗斯介入俄乌冲突,朝鲜虽不是金砖会员,但此新闻强化俄罗斯、伊朗、中国与朝鲜的反西方国家轴心的印象。这也引出另一个问题,在中美大国竞争中金砖国家的角色,是否成为「新冷战」中「集团化」的象征?
对此,中国外长王毅今年6月在出席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时就指出,相较于西方冷战思维,组织地缘政治「小圈子」,挑战多边机制的权威;「大金砖」的战略和政治意义则在于,打造一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向全球、开放包容的新型多边合作机制。
中国在金砖组织中具有相当主导作用,加入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机制,北京织造起一张与南方国家交往的紧密网络,并提供发展模式与全球治理的新方案,这将使中国在未来世界秩序中拥有更大话语权。
金砖组织成员复杂,每个成员国与西方国家都有千丝万缕的现实利益与历史纠葛,现阶段以建构经济合作的多边机制为主,想要在地缘政治上协同一致,仍相当困难,从这次喀山宣言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就可以得见。
日渐成熟茁壮的金砖组织自然会撼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秩序与全球治理模式,但目前的金砖组织,更像一个通向多极化发展的有机体,不必然成为对抗西方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