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暂缓关税战90日,法巴Exane全球汽车业研究部主管Stuart Pearson表示,关税战或加速中国车企在欧洲设厂步伐,未来将有更多中资企业与欧洲企业合作,于欧洲设立生产基地。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合作等,均反映中资企业愿意到欧洲进行本土化投资。
另外,随着部分车厂近日将「无人出租车」业务落地测试,Pearson认为,无人驾驶出租车技术已具可行性,但短期内受限于人力与设备成本,难以规模化,预计要到2030年代中后期才普及。
Tesla预告6月底推出无人出租车(Robotaxi),Google旗下Waymo亦将业务扩展至迈阿密。他指,Tesla初期仅部署10至20辆车,且需配备远端监控或驾驶员,以确保安全与品牌形象,导致人力成本高;相比之下,Waymo的干预率低,但车辆感测设备成本较高。
法巴亚太区宏观研究统筹总监兼亚太区股票及衍生品策略主管吕成表示,据该行测算,全球电动车销量将由2025年的2,300万辆,倍增至2030年的4,700万辆,主要受惠于生产成本下降及全球监管推动绿色交通。
乐观情境下,若中美、中欧贸易关系改善、欧盟下调对中电动车关税,全球电动车的销量或再增24%,2030年有望达5,800万辆。相反,悲观情境下,若贸易冲突升温、出口受阻及供应链成本飚升,电动车销量或下调30%至约4,000万辆。
另外,小米电动车「Xiaomi SU7」3月一起碰撞后起火的致命意外后,销量近2个月持续下滑,法巴不评论事件,但Pearson指出,目前中国市场仍以「L2+」为主流,即驾驶者仍需掌控车辆,若消费者误解其为自动驾驶,恐引发安全风险,容易酿成致命事故。
吕成补充,中国监管正推动修订行业宣传规范及产业标准,期望透过监管、消费者与车企三方协作,建立更完善的监管体系。Tesla已经停止在中国使用「完全自动驾驶(FSD)」这一术语,改为使用「辅助驾驶」。
中国车企抢建远洋汽车运输船队 摆脱「一船难求」困境
今年1至4月,中国汽车出口达193.7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随着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造自己的远洋汽车运输船队,除了降低运输成本外,更重要的是能把运输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5月15日,上汽集团自主打造的9500车位滚装船「安吉安盛」正式交付并首航欧洲。这艘船是目前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运输船之一,最高航速可达19节。根据上汽安吉物流总经理庄菁雄透露,该公司后续还将投入7艘超大型汽车运输船,并计划覆盖全球100多个主要汽车市场。
同样,作为中国电动车领头羊,比亚迪也在加速布局远洋运输。今年4月,比亚迪的「深圳号」汽车运输船完成交付并启航巴西。据了解,比亚迪目前已有4艘远洋汽车运输船投入营运。
除了上汽跟比亚迪,奇瑞的首艘远洋汽车运输船已于今年1月成功首航欧洲,第二艘船也将在今年6月下水。广汽则与招商轮船共同成立滚装运输公司,计划在今年完成欧洲中转仓的建设。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的迅速增长,租船运输的方式,逐渐面临着运力不足与成本高昂的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表示,全球汽车运输船的运力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韩国,这使得中国车企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面临着更多限制和成本压力。
运输船的租金价格近年一直处于上涨,一艘6500标准车位的运输船一年期租金可达11万美元/天。另外,由于汽车海运船数量有限,中国汽车出口时常面临「一船难求」的情况。
于是,中国汽车企业开始投资建造自有的汽车运输船队。这不仅能降低运输成本,还能提高运输的稳定性和效率。上汽安吉物流总经理表示,未来将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建造了12艘7600车位以上的超大型远洋运输船,使单车的运输成本降低10%。
此外,中国已连续15年在全球造船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这使得中国车企在自主建造运输船队时拥有巨大的技术与产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