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据报从星期二(7月1日)起推出新购车政策,被外界视为暂停价格战的信号。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介入调控后,车市有望逐步转向更为良性和可持续的竞争格局。不过专家也警告,若电动车企未能实现既定销量目标,价格战在第四季度可能卷土重来。
今年5月下旬,比亚迪宣布旗下22款车型在6月底之前降价,降幅介于10%至34%,引爆新一轮市场价格战。不过在刚过去周末,中国互联网流传通知显示,7月1日起,比亚迪旗下王朝和海洋系列将启用新购车政策,此前报价方案、政策即将全部作废。
尽管比亚迪尚未正式回应,但记者星期一(6月30日)走访北京一间比亚迪王朝直营店,销售经理证实相关车型将于7月起调整价格。
中国产业陷入价格战恶性循环,早引起官方注意,“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今年还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自2023年初启动,各大车企不得不跟进,否则只能坐视市场份额不断丢失。
随着价格战越演越烈,中国监管机构本月初据报罕见地召集比亚迪等逾10家主要车企开会,要求企业“自我约束”,不要进行不合理的降价。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沈鸿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国政府出手干预后,电动车市场价格战预计将暂时告一段落,短期内再次爆发的可能性较低,行业将从内卷式竞争走向更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受访时也指出,近期车企、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纷纷响应“反内卷”呼声,短期内终端车市价格有望企稳回升。她进一步分析,由于7至8月为传统车市淡季,消费者普遍持观望态度,真正的市场走向将在“金九银十”旺季显现,届时龙头车企的定价策略将对全年车市走势起关键作用。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 SA)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认为,比亚迪的新政策将向同行传递稳定车价的信号,有助于短期内遏制价格战蔓延。但他强调:“如果电动车企无法实现销量目标,价格战可能会在第四季度卷土重来”。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报告显示,中国汽车行业今年首五个月利润率4.3%,虽较前四个月的4.1%略有改善,仍低于同期下游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5.7%。
对此,杨菁指出,尽管今年中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有效带动车市需求,但6月这轮价格战仍可能进一步压缩行业利润空间。她研判,如果下半年行业内部能继续保持反内卷共识,车价有望趋稳。加上国家和地方补贴政策未来是否延续仍存不确定性,这可能在第四季度对车市形成一定支撑,从而带动行业盈利水平逐步回暖。
吴卓殷补充,除非市场需求出现更强劲复苏,否则车企仍难以摆脱销量压力,行业利润改善空间有限。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巨头小米上周四(6月26日)晚正式发布旗下第二款车型YU7引起抢购热潮,起售价为25万3500元人民币,开售三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反映市场热度不减。
沈鸿指出,小米新车上市确实会对现有车企销量造成压力,但也为整体行业带来一些启示:与其继续依赖降价竞争,车企应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才能真正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构建长期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