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WMO)说,欧洲多地正经历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空气污染激增,野火风险加大,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新华社报道,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星期四(7月3日)发布的公报,西班牙南部数天前记录到46摄氏度的高温。法国大部分省星期二(1日)和星期三(2日)处于高温警报下,多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西班牙6月30日经历有记录以来6月最热的一天。星期四,高温蔓延到本就持续遭受干旱侵袭的欧洲多国,奥地利、波黑、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均发布高温红色警报。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德国等国也在经历高温“烤”验。
公报说,本次席卷欧洲的热浪源自非洲大陆,高压系统形成“热穹顶”效应,将空气压缩至地表附近,导致气温升高。稀薄或缺失的云层使得太阳辐射直达地表,进一步加剧高温现象,这类天气模式可持续数日甚至数周,促成大范围高强度的热浪。由于城市热岛效应,极端高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城市中更明显。同时,极端高温还会增加空气污染和野火风险。
公报说,今年6月欧洲多地出现创纪录高温,其异常性不仅体现在强度上,还在于发生时间的变化上,因为极端高温通常出现在盛夏时节。除欧洲外,美洲、非洲、亚洲部分地区也正经历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气温,而在正值冬季的南半球,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等国家6月经历破纪录的寒潮。
公报指出,受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影响,极端高温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各国气象水文部门发出的预警以及协调制定的高温与健康行动计划,对于保障公众安全和福祉正变得愈加重要。
中国东部地区遭罕见早发高温 或影响农作物与工业生产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星期五(7月4日)遭遇酷热天气,人口稠密区域持续高温,长江流域的重要农业与制造业中心被烈日炙烤,引发外界对潜在经济损失的担忧。
中国中央气象台预计,星期四(7月3日)至星期六(7月5日),中东部地区有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至39摄氏度,局地将超过40摄氏度。
据路透社报道,引发此次高温的副热带高压系统,今年出现时间明显提前。按照常年气候节律,中国的“三伏天”通常自7月中旬开始,持续至8月底,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
目前,极端高温已成为中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高温不仅灼烧农田、冲击农民收入,还可能影响制造业重镇的正常运作,扰乱港口物流秩序,并进一步加重本已紧张的医疗系统负担。
2022年,中国遭遇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热浪,多地从6月中旬至8月底持续高温,热浪天数长达79天。尽管官方未公布相关死亡数据,中国目前也未建立热相关死亡的统计机制,但部分媒体曾引述地方政府消息报道有人员因高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