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林牧业

旺报社评:新疆海鲜征服全球饕客味蕾 产业链越滚越大

来源:旺报2025-11-15 12:0010

很难想像「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新疆沙漠,如今盛产三文鱼(或称虹鳟鱼),新加坡10月间举办的新疆三文鱼品鉴美食节,天山融雪养殖的三文鱼与东南亚香料融合后,让新加坡主厨和食客食指大动。

陆养海鲜 深层次产业创新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内陆,有「离海最远的地方」之称。这么一个酷热、干旱、少雨的地方竟摇身一变成为「水产胜地」:从湿润的伊犁河谷到「火洲」吐鲁番,三文鱼养殖与深度加工的产业链不断完善;南疆戈壁以「盐碱地改良+冰川雪水+生态养殖」模式,让沙漠盐碱滩养出南美白虾、澳洲淡水龙虾、石斑鱼等鲜味。

2024年新疆水产品年产量19.65万吨,同比增长6.8%,特别是三文鱼产量显著增长。2025年新疆将成为全国最大三文鱼养殖省区,产量达到国内生食三文鱼的30%。新疆鱼虾不仅帮本地民众实现「海鲜自由」,销售网络覆盖国内一、二线城市,还销往食品安全标准严苛的澳门、新加坡等地。新疆在「瓜果之乡」、「中国棉仓」之外再获「海鲜大省」美誉。

新疆的「陆养海鲜」之路,带来深层次的发展创新思考。首先是打破偏见,重新盘点整合资源。新疆虽然远离海洋,但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孕育了数万平方公里冰川。冰川融水赋予新疆宜渔水域滩面积4600余万亩。新疆三文鱼主要产区在伊犁,三文鱼养殖在雪水汇集的水库网箱中,雪水溶氧丰富,水温常年保持在20℃以下,适宜开展规模化的大水面生态养殖。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正是选址于此,成为首屈一指的三文鱼龙头企业。

南疆地区的盐碱地,也被中国科研人员打破常规,变「废」为宝,改造为适合海虾海鱼的「人工海水」。山东科研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推动改良盐碱水,利用地下淡水与叶尔羌河水调配,创造出PH值7.5-8.5的理想养殖环境,破解「沙漠养虾」难题,让澳大利亚小龙虾在沙漠安家。该模式正向甘肃、内蒙古等地推广,为中国1.5亿亩可利用盐碱地带来新蜕变,也为中亚等地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供参照。

其次是善用科技,为绿色高效养殖做支撑。吐鲁番地区的三文鱼养殖采用先进的陆基养殖模式,将三文鱼集中饲养在养殖箱桶里,地下冷泉水5小时循环一次保证低水温,高效水氧混合技术增加氧气含量,极大突破养殖的地理空间限制。这种方式也令吐鲁番成为新疆新崛起的三文鱼供货大户。

科学养殖 产业链越滚越大

新疆三文鱼已获全球水产养殖联盟、全球食品安全、无抗生素产品等多项认证,这有赖于现代化科学养殖实践。「清污机器人」搭载声纳系统、成像系统和积污系统,可潜到水下精准定位行走,把水中的鱼粪和残饵回收上岸。新研发的生态环保网箱养殖技术,可精确投喂、有效降低养殖过程中污染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再者是重视深度加工,推动渔旅融合等产业创新之路。新疆三文鱼绝非仅仅是一条「鱼」而已,而是一条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的产业链。除了销售三文鱼鲜切、速冻和预调理等初级加工产品,新疆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宠物食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医药原料等延伸产品,探索一条依托现代养殖技术、实现资源绿色高效开发的产业之路。

新疆是热门旅游目的地,这几年「渔旅融合」之路也愈加清晰。搭乘「新疆海鲜」话题热度,有的地方正打造三文鱼渔家村、澳洲龙虾垂钓园;有的准备启动「工厂旅游」,吸引游客进入三文鱼加工厂和养殖基地互动体验。

新疆三文鱼不但在东南亚、中东、欧洲开拓新市场,更突破地理经济边界的限制缔造「陆养海鲜」奇迹,展现中国农渔业在资源禀赋受限地区的产业创新。

打赏

上一条:暂无

下一条:全球宜居旅游及投资百大城市名单出炉 中国八座入榜

  • 0人打赏
    纠错
关闭
同类资讯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