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除了依靠稀土掌控全球供应链,还在三大关键产业拥有绝对优势,可以在必要时施加出口管制,对竞争国的经济造成冲击。虽然其他国家可透过高成本寻求替代品,但在某些关键环节,几乎无法在中国以外找到供应商。锂离子电池:掌握电动车与绿能优势;成熟半导体:虽非尖端却无可替代 ;制药原料:供应全球的隐形霸主。
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将在其休士顿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为美国晶片巨头英伟达生产人工智能(AI)服务器。富士康和英伟达拥有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富士康周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上述工厂还将成为首批在生产线部署由英伟达Isaac GR00T N模型驱动的人形机器人的工厂之一。富士康与英伟达致力于打造一座世界领先的标杆级AI智慧工厂。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长。数据也显示,中国1至9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万3732亿元,同比增长3.2%,显著高于8月0.9%增长。规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其中,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两位数增长,增速达26.8%,拉动当月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1个百分点,成为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英媒报导,包括美国福特汽车在内等西方企业高层,近日访问中国后相当震惊,因为中国工厂产在线没看到工作人员,产线几乎全面自动化,由机器人操作,甚至因此不需照明,有企业高层坦言因此放弃公司的生产计划,改委托中国企业制造,自认竞争没有意义。
德国总理默茨(Friedrich Merz)在与德国工具与机械制造商会面时,原以为能获得支持,却遭到业界严厉批评。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主席卡夫拉特(Bertram Kawlath)直言,业界情绪愤怒又失望,企业主不得不裁员,而政府改革一再拖延,经济长期停滞至今德国民调显示民众近七成不满现任政府。
据法国广播电台引述慕尼黑《墨丘利报》报导,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垄断地位。中国的出口限制对德国工业造成沉重打击。对中国的依赖,已成为德国经济的痛点。中国政府进一步收紧出口管制,对德国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可难以获得,同时价格迅速上涨。欧洲最大原材料贸易商之一Tradium 公司的马蒂亚斯·吕特(Matthias Rüth)表示:「以往的原材料贸易,已经不复存在。」
中国日前宣布自12月起强化稀土出口管制,范围扩及含有中国稀土及相关技术的产品,此举被视为对全球稀土供应的进一步管控。由于全球高度依赖中国稀土,这项政策在美中贸易对抗背景下,已引起德国产业界高度关注。 根据IW过去研究,德国约有130万名劳工从事含稀土成分产品的生产,若供应中断,将对就业市场造成明显压力。
欧洲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高关税背景下,中国车企的欧洲本土化今年全面加速,零跑、小鹏等车企也从自建工厂,改为“借腹生子”由欧企工厂代工生产。报道说,中国企业正在合作一切可以合作的力量,快速在欧洲组建中国汽车品牌生态链条。虽然欧洲本土化生产已成为中国新能源车的必然选择,但是并非每家车企都选择在在欧洲自建工厂,最新披露的两起欧洲投产计划都是“借腹生子”的轻资产模式。
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调查,欧元区9月制造业景气再度转为收缩,新订单以6个月来最快速度下滑,显示产业复苏依然脆弱,德国、法国与意大利三大经济体全数陷入紧缩期。 9月新订单出现回落,出口市场成为主要拖累,创下自3月以来最大跌幅。虽然工厂产出持续成长,但扩张速度明显放缓,指数从8月的52.5降至50.9。就业也恶化,制造业者裁员速度创3个月新高,未完成订单降幅则是自6月以来最深。
印度在2023年正式超越中国大陆,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挟着庞大的劳动力与潜在的巨大消费力,印度的人口红利吸引外资投入设厂。然而,尽管印度想要复制中国模式,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但是《华尔街日报》近期却在报导中大泼冷水,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的惨痛经历为例郑重警告:在印度创业不易,想要脱身更是难上加难!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力推制造业回流,但《经济学人》却撰文直指,中国制造已占全球总量3成以上,特朗普无力阻止中国崛起成为制造业超级大国。但观察中国境内市场,产品价格连年下滑,制造商纷纷转往外销,即便国内需求上升,但生产速度过快,只能再由出口消化过多的产量,加上他国政客无意抑制中国制造产品倾销,中国制造势不可挡。
苹果2025秋季发表会今日登场,除正式发布iPhone 17系列新品外,同场还有AirPods Pro 3及全新Apple Watch等。全球最大苹果生产基地的富士康郑州厂区,工人也为此忙得不可开交,20万名工人实行两班制全力冲刺生产。有人资主管表示,每年发表会都会有不少求职者前来应聘临时工,也有工厂主管透露「加班到飞起」,往年都没有这么忙。
工信部星期二(9月9日)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三成,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2024年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8月份美国工厂活动连续第六个月萎缩,生产回落显示制造业仍陷困境。工厂产出指标下跌3.6点至47.8,三个月来首次重回收缩区间。就业指标小幅上升,但仍处于疫情以来最弱水平之一。与此同时,前景也有一些令人乐观的迹象。订单指标自今年年初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新订单指标跳升4.3点,至51.4,创自去年年初以来的最大升幅。
最新工业晴雨表显示,受经济低迷拖累,德国工业领域就业岗位持续流失。截至今年6月30日,德国汽车行业一年内净减约5万1500个岗位,成为工业领域裁员重灾区。分析认为,出口疲软是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6月德国对美出口额环比下降2.1%,为118亿欧元。这已是此数据连续第三次下滑,也是自2022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直接拖累德国工业企业二季度商品出口环比下降0.6%。
美国对中国产品课征高额关税,中国一间企业却成为罕见案例,成为关税战之下的受惠者。原来该公司在去年年初就决定在得州设厂,提供美国客户不受50%关税限制的铜产品,关税战反而成为黄金机会。如果美中能够达成贸易协议,像Wellascent这样的公司就成为榜样,或许未来能看到更多例子,因为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一些案例。
矿业巨头必和必拓称,尽管全球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的出口韧性和政策支持,加上印度的强劲增长,将支撑大宗商品需求。报道称,这一展望对全球最大钢铁市场构成积极信号。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钢铁行业表现受压,但钢铁出口仍显示出韧性,7月出口984万吨,环比上涨。
中国电动车龙头比亚迪正全力迈向「一条龙车厂」的模式,不仅零件、电池自制,连物流运输也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外媒指出,比亚迪近年斥资造船,打造专属船队,借此推动前所未有的国际扩张,快速进军欧洲、巴西及墨西哥等市场。
柯达成立133年后再次遇到营运危机,最新财报由盈转亏,并称向投资人坦言,财务状况撑不了多久,可能无法继续营运。柯达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或融资来偿还即将到期的5亿美元债务。此事让投资人信心崩盘,柯达周二股价跳水重挫19.91%,收在5.43美元。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