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年外交对话后,巴格达和伊斯兰堡签约,意外改弦易辙,成为第5个采购中方与巴基斯坦联手打造的JF-17「雷电」(Joint Fighter-17 Thunder),也就是中方称为「枭龙」战机的国家。伊拉克决定采购最新型的第3批次JF-17战机。除了马来西亚、尼日利亚、阿塞拜疆和缅甸已采购外,据说阿根廷也有兴趣。
史上最昂贵的天文仪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刚刚发布了土星的拍摄图像,终于完成了太阳系4大行星的特殊摄影,在红外线下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呈现了与可见光波段完全不同的风格。
中国是世界最大造船国,2022年中国全年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总订单的49.1%,创历史最高水准。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船舶旗下江南造船、沪东中华等船厂绿色船舶在订单中占比均超过了90%。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网站消息,北京时间7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东北大学合作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这项理论研究提出,利用宇宙黎明时期21公分森林信号的一维功率谱测量,未来的平方公里数组射电望远镜(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将能够同时揭秘宇宙第一代星系和暗物质的性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徐怡冬副研究员、陈学雷研究员和东北大学张鑫教授为论文共同通信作者。
过去几年因疫情取消的巴黎航空展,睽违4年之后,日前在巴黎近郊勒布尔热(Le Bourget)开幕。5月首次实现陆制中型飞机C919飞行的中国商用飞机(COMAC),其展区吸引众多航空人士参观。日媒指出,中国企业在巴黎航空展上的存在感大增,试图在全球飞机产业中「分一杯羹」。
6月27日,空巴亚洲总装生产线首次向欧洲航空公司客户交付客机。当天,匈牙利威兹航空(Wizz Air)从位于天津的空巴亚洲总装线接收一架A321neo飞机。交付仪式中,威兹航空透露,未来六到七年将继续接收300余架空巴飞机,首次从天津顺利交付后,未来会在天津接收更多的飞机。
矢志研发新一代超音速客机的大噪科技(Boom Supersonic),在巴黎航空展宣布更多的超音速客机细节,包括新的供应商协议,以及最核心的涡轮扇引擎技术规格。超音速客机最大的问题是激波,它是一场横扫环境的冲击波,会对地面造成极大的音浪,甚至破坏力。协和式客机在服役期间,只能在海洋上空才能达到超音速,这限制了协和式的航路,只能在大西洋两岸飞行,无法开拓其他地方。因此「序曲」将会应用最新的降噪科技,期望飞行噪声与一般客机差不多。
香港国泰航空行政总裁林绍波星期天(6月25日)公布,国泰暂时预计今年将在中国大陆招聘200至300名空中服务员,未来会继续扩大。国泰航空本月较早前宣布,将优先在往返中国大陆的航班安排会普通话的空服人员,并在7月启动在大陆的招聘活动。
面对油价再次高涨,以及降低碳排的考验,航空业也必须全盘检讨现有的碳排放问题,现在的航空发动机都太消耗燃油,碳排放也太高了。这使得40年前曾被放弃的一种技术再次复活,也就是介于涡轮喷射与螺旋桨动力之间的「桨扇式发动机」(Propfan),它的外型相当独特,如同涡轮风扇被装到引擎罩之外。
近日全球最大规模的航空展览巴黎航展开幕,波音、空客等民航巨头擘都在航展上展出最新航空产品,中国商飞也在会上展出ARJ21、C919等已服勤的飞机,值得注意的是,同时还有一款可载320人、航程1.2万公里的全新远程宽体客机展出,很可能是最新设计的新机种。
美国智库收集的卫星图像显示,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罗斯海新站,自2018年以来首次恢复建设,预计将于2023年竣工。根据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报告,科考站位于南极罗斯海附近的难言岛(Inexpressible Island,又称恩科斯堡岛),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包括一个带有卫星地面站的天文台。
无人机公司大疆创新在视频平台发布新以香港为拍摄背景的新产品Inspire 3宣传片,被指可能没有获得豁免,便在属于禁飞区的维港上空拍摄夜景,违反香港《小型无人机令》。
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JF-22超高速风洞近日通过专家组最后验收,这项可模拟高达30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环境的风洞,将投入往返太空运输系统和超高速飞行器研发。不过美国专家却狂吐酸葡萄称,30马赫的速度只会用在月球和火星重返任务上,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价值。 这项名为「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简称JF-22超高速风洞,始建于2018年,2021年8月建成。风洞长167米,直径4米,实验气流速度每秒可达3至10公里。
美国一项新研究证实,一个异常暗淡的遥远星系是宇宙中第一批星系的典型代表,正是这类星系的光芒“撕裂”氢原子的迷雾,结束了宇宙幼年的“黑暗时代”。 新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对宇宙演化至关重要的再电离(Reionization)过程。 研究员指出,受限于观测技术,此前人们发现的最遥远星系大多比较明亮,且数量稀少,在早期星系中不具备代表性。理论认为,对宇宙再电离作出主要贡献的应该是众多低亮度星系,但它们被中性氢原子包裹,难以观测。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