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空市场即将出现航程长达22小时的直飞航班!澳大利亚航空(Qantas)预计明(2026)年推出全球最长程直飞航线,乘客将可目睹两次日出,澳航也设计了「防时差客舱」全力协助乘客调节生理时钟,还打算推出「高空健身房」,均创业界首见,即使经济舱也享有所有航线之中最大的空间,为「日出计划」超长程航班乘客提供舒适体验以缓解时差。为供舒适体验,座位数也将创长程航班最少纪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工程今年规划了两次载人飞行任务,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双方将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选拔工作,巴基斯坦航天员将在中国接受全方位的系统训练。根据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规划安排,将在未来几年内择机安排巴基斯坦航天员与中国航天员一道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短期飞行任务。
最新研究显示,国际空间站(ISS)的环境太过「干净」,反而对太空人的健康构成潜在风险。研究发现,空间站内部缺乏来自土壤和水源的环境微生物,但这类微生物有助维持免疫系统稳定。研究建议,未来的空间站设计应考虑引入有益微生物,以减少太空人罹患免疫相关疾病的风险。
研究显示,全球冰川每年平均消失2730亿吨冰,相当于全球人口30年的用水量。估计从21世纪初以来,全球冰川总体积已减少约5%,但不同地区的缩减幅度差异显著。南极与亚南极岛屿的冰川体积减少2%,但中欧地区的冰川同期却已减少39%。上述研究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自然》(Nature),属于大型计划「Glambie」的一部分。该计划综合分析现场测量数据、光学与雷达卫星数据,以及激光测量技术,提供全球冰川变化的详细评价。
韩国现代造船与海洋工程(HD Korea Shipbuilding & Offshore Engineering)在休斯敦海事核能峰会上,提出一款采用小型模块化反应器(SMR)技术的核动力集装箱轮,已获得美国航运局(ABS)的原则批准。关于反应堆,现代造船与全球知名的能源技术公司贝克休斯(Baker Hughes)合作,采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推进系统,也就是高压二氧化碳循环,与现有的蒸汽推进系统相比,气体因为膨胀率高,其热效率也就更高。
美国海啸警报系统指出,墨西哥女人岛(Isla Mujeres)侦测到3公分海啸波,目前该系统已取消对波多黎各及维尔京群岛的海啸警报,但警告海啸仍可能威胁古巴、洪都拉斯及开曼群岛部分区域。
中国客机制造企业中国商用飞机(COMAC)将加速扩大国产民航机业务,在拓展中小型飞机的同时,还将推进开发大型客机,加强面向中国和亚洲各航空公司推销。日媒报导称,中国商飞将力争成为欧洲空中客车和美国波音之后的全球第3位商用飞机公司,但是目前面临技术方面等的课题也很多。
日本地震研究委员会上调国内发生大地震的概率,即30年内发生8至9级的“南海海槽(Nankai Trough)大地震”可能性为80%左右。 它指大地震地区可能出现950万人逃难,因此呼吁有关当局加强防震措施。
向国际空间站(ISS)运送货物的任务,已经相当的平常,就像送牛奶一样常见。许多民间太空业者都在承包这个工作,包括SpaceX的飞龙号、诺斯洛普格鲁曼的天鹅座号,或者是俄罗斯宇航的联合号等等。然而,这些太空船外型都大同小异,不是圆筒型是圆锥型,总感觉缺乏美感。现在终于有一些惊喜,逐梦者小航天飞机(Dream Chaser 'mini shuttle)完成了好几项的关键测试,证明它的燃料箱系统、抗压力系统都符合标准,有机会在今年5月首次前往太空。
美国波音公司2024年全年亏损达118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亏损39亿美元,同比下降31%。公司指出,长期劳工罢工、商用飞机安全问题以及国防合同成本超支是导致财务困境的主要原因。
前几年遭受新冠疫情冲击致使业绩大幅衰退的中国民航业,2024年整体业绩出现起色,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企业虽仍面临亏损,但亏损年比大幅收窄。报导指出,当前中国航空业仍面临不少挑战和压力,受到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政策影响,国际航线运营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另外,国内需求不足和市场竞争激烈直接影响航司票价和收益水平;「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基本贯通将进一步冲击商务快线等。
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在23日正式出版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宣布在世界上首次记录到遥远的「太空合声」。据指出,地球的磁场深入太空,磁力线受到宇宙空间带电粒子等扰动时,会激发频率特征类似清晨鸟儿齐鸣合声的电磁波,科学界称为合声波。
四川一家企业发布最高速度达四倍音速的超音速飞机验证机,计划在2026年首飞。 相较于传统发动机,“窜天石猴”的发动机具有结构紧凑、喷射压力低、比冲高、冲压部件简单、核心热部件规模小、速域适应性宽等多方面的性能优势。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日18时11分,成功使用民间太空公司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云遥一号37-40星等4颗卫星,顺利进入了预定的535公里太阳同步轨道,本次发射任务还同时搭载了吉天星A-05星,这次发射不仅是中国今年第四次太空任务,也是全球今年第13次发射活动。
越南政府星期三称,将考虑消除监管障碍,允许中国国有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制造的飞机在该国运营。中国商飞正在寻求成为西方领先飞机制造商空客和波音的替代者。然而,其两款客机型号目前几乎只在中国大陆运营,该公司寻求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韩国现代尾浦造船(HD Hyundai Mipo)开始建造「世界第一艘」氨动力商用船舶。这是比利时航运公司EXMAR订购,将配备先进的「液化天然气/氨」(LNG/ ammonia)双燃料引擎。减少碳排放是新的企业课题,航运业同样不例外,引进绿色燃料成为新的解决方案。双燃料引擎技术,是其中一种选择。在高温情况下,氨也可以燃烧,在燃烧时不会释放任何二氧化碳,使其成为航运脱碳和应对气候变迁的重要工具。
2025年伊始,中国太空领域进入关键爆发期。上周四(2日)中国航天在北京与河北涞源县完成5次火箭发动机测试,为全年重大航天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商业航天作为中央政策推动与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今年将迎来几种型号可回收火箭的密集首飞,包括朱雀三号、力箭二号、天龙三号等,成为市场与政策共同关注的焦点。
综合美国防务新闻网Defense Blog、印媒《欧亚时报》等报道,塞尔维亚国防部去年12月30日宣布部署中国制FK-3中程防空武器系统,称FK-3系统的部署将大幅提升塞尔维亚的领空管制和防护能力。
国际会展网